摘 要:做好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一方面可以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多維需求,尤其是可以彌補當前就業市場對于高級勞動力的缺口;另一方面則能夠完善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筆者認為,解決中、高職教育體系銜接問題的根本思路是:1. 把“終身教育”作為教育模式改革的指導方針;2. 明確中、高職教學培養目標和教學標準;3. 制定符合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的招生政策;4. 保持中、高職專業設置的一致性和開放性;5. 采用“一體化”課程結構對中、高職原有的重復性課程進行調整。在確定了以上解決思路后,筆者經過大量的調查和論證,在招生政策、學制銜接、專業設置、課程結構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教育培養模式 專業設置 一體化課程結構 學制銜接 終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1
一、中、高職教育培養模式銜接的基本思路
1.以“終身教育”作為中、高職教育模式改革的指導方針。中國的職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教育體系,越來越高的人才需求和競爭壓力,使得中職學生對接受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求正日趨強烈。因此中職學校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平臺,不僅教給學生技能,也要使學生具備升學的能力。
2.明確中、高職培養目標和教學標準。中、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統一性的,同樣都是培養勞動技能型人才。然而又應該有所區別,比如中職學校應主要培養初級技能人才,而高職學校應在中職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具備高級職業技能的人才。因此這兩類學校制訂的教學標準應該在維持統一性的基礎上,做到各有側重。
3.制定符合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的招生政策。招生政策的制定會直接影響生源的數量和層次,寬進嚴出的招生方式比較適合職業學校。這種方式既能夠讓更多人接受職業技能教育,又保證了教學質量。
4.做好中、高職專業設置的選擇和銜接。在專業的設置上,中、高職學校需要求同存異,在保持本校教學優勢的前提下,進行適合對口學校的專業銜接改革。
5.采用“一體化”課程結構對中、高職課程進行合理銜接。中、高職課程“一體化”課程結構可以解決在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專業設置錯位、課程內容重疊、教學資源浪費等問題。
二、中、高職教育培養模式銜接的探索
1.高職招生計劃與政策的改革
五年一貫制和“3+2”等制度作為較先進的學制體系,高職院校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以鼓勵中、高職學制上的統一銜接。所以根據市場需求,應該適當放寬這兩種學制的招生計劃比例。或者高職學校與對口中職學校達成升學協議,制定一套績優生升學標準,打破比例限制,對學生擇優錄取。為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在招生時學校應本著“寬進嚴出”的原則,既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受教育的機會,又能夠滿足企業對優秀人才的需求。
2.中、高職學制的改革
中職學校的學制可以在“四五套辦制”的基礎上,結合“學分制”和“雙元制”進行制定,如圖4-2所示。具體做法是:學生在金融中專學習兩年,學習期間學校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選修課程、考試成績、獲獎情況等折算成學分績點,兩年后成績合格的學生可以直升與該校合作的某高職院校,成績不合格者或沒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金融職業中專進行后兩年的企業實訓學習。在實訓學習期間,安排學生定期到合作企業(如銀行、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進行觀摩考察和實踐,實訓期間的表現也作為學分量化考核的一部分。實訓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做好知識、技能和心理上的鋪墊。當學生完成全部學業后,由學校按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分情況和實訓階段的表現,擇優向合作企業進行用人推薦。
3.中、高職專業設置的改革
專業設置的改革是中、高職教育進行銜接的關鍵。由于中、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直接向企業輸送技能型專業人才,所以在專業的設置上不能脫離崗位要求,必須遵循地區和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專業的設置并適時調整。各學校應結合自身的辦學優勢,設置適合自身辦學條件的專業,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有能力維持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需要投入成本較多、對實訓場地要求較高的專業如汽修、數控專業等,如果學校盲目跟風,在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前提下增設這些專業,勢必導致學校發展后勁不足,甚至難以維系。
4.中、高職開設課程的改革
中、高職學校在專業良好銜接的前提下,應按照專業特點和實際需求,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據此制定課程內容。由于中職和高職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有所不同,在課程的選擇上和授課內容的編排上,應保持整體一致、相互承接、各有所長、循序漸進。筆者認為,改善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有以下途徑:
4.1國家統一制訂中、高職課程標準。新課標應由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相關專家按地區、專業種類、市場需求等因素來進行制訂,應具備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為中、高職的教學發揮導向作用。
4.2中、高職對口學校應根據國家統一課標,共同制訂具體的一體化教學計劃,從根本上避免課程重疊、教材沖突和內容銜接錯位的問題。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學生入學門檻低,普遍只有初中畢業水平,那么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職業目標的制定上應符合中職生的學情,不宜設定過高。而高職學校要在難度、深度和廣度上與中職學校有明顯的區別,形成階梯式結構。
4.3在課程內容方面,中、高職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職業技能的培養,同時進行相應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為學生在高職的學習打下穩定的基礎。高職的課程內容應在中職的基礎上進行拓寬和拔高,避免教材中出現重復性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落實中、高職銜接課程標準,強化對教材的整合處理能力,要有取舍、有側重、有變通。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中、高職教育全面、徹底的接軌,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也更需要職業院校與社會企業的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為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改革提供有利的環境,從而有效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充分地體現職業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程江平.高職學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43-45.
[2]高原.我國中、高職銜接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5).
[3]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Z].教職成,2011-09-20.
[4]姜寧寧.淺談中、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無縫銜接——“三培養、四結合、多證書、一目標”[J].現代企業教育,2013-11(下期):309.
[5]金麗英、劉炳炎、蘇伯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產學合作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5,(5):21-23.
作者簡介:梁爽,(1986.5-),女,遼寧大連人,本科,講師,大連市金融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研究方向:會計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