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亮+林清華+徐用吉
摘 要:【目的】通過組稿實例研究了文章的學術影響力。【方法】從重點學科、重大科研項目開始,以重點學科帶頭人、重大科研項目的科研骨干以及知名教授為核心的作者群,重點關注他們近期所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深入了解研究熱點。【結果】對所組的文章一律實行“三審制”和嚴格的編輯加工過程。【結論】所組的文章經發表后,被EI核心數據庫等10家國際著名數據庫檢索系統收錄。與同期發表的論文相比,被引頻次和下載頻次遙遙領先。
關鍵詞:知名學者 核心作者 學術影響力
Abstract:[Purpose]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paper is researched by soliciting important paper example. [Methods] From emphasis subject and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starting with, the reference cases of published papers of academic leaders, backbon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known professor are paid attention to and research focuses are understood deeply. [Findings] The soliciting important paper is carried out 3-step-censoring system and strict edition process. [Conclusions] The soliciting important papers published are embodied by EI etc. database retrieval system. Compared with other paper at the same period, citation frequency and download frequency are far ahead.
Key words:known scholar; core author; academic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TP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2
“帶有交叉操作的教-學優化算法”一文刊發于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第3期的信息與控制欄目,這是一篇難得的價值很高的優質論文。第一作者高立群現任東北大學控制理論與導航技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空間及運動體專業委員會委員,《電路與系統學報》編委,以及寶山鋼鐵公司兼職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復雜系統建模、控制及圖像處理方面研究,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多項省部級縱向課題和橫向合作課題。在“復雜系統對稱性、相似性研究”和“動態非合作對策研究”中做出貢獻。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近幾年在提升學報影響力和提高知名度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學報獲得了很多獎項,即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科技期刊”一等獎。并將這些獲獎及時在學報網站公布,以吸引高水平的作者投來優質稿件。高水平、高層次的作者隊伍是學報持續發展的需要。高水平的優質稿件對學報擴大影響、擴充作者群、設置并穩定欄目等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選題組稿方向
選題策劃是一個從調研、信息收集、形成寫作意向、專家評估、確定作者、制定寫作方案、督促稿件進展、對所有稿件進行統籌、對版式等細節提出初步設想,甚至對出版效果做出預測的全方位的系統工程[1]。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作為東北大學的學術窗口,始終堅持“發揮東大優勢,體現東大特色,反映東大水平,擴大東大影響”這一辦刊宗旨。“信息與控制”欄目作為學報的重點欄目,要體現學校優勢學科的學術成就,擴大學術影響,發表的文章都凝聚著責任編輯的重點選題。每期刊用的稿件都是由組稿和從自然投稿中選取的優質稿件兩者構成的,做到優中選優。組稿作為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稿源的質量和期刊的學術質量的必要條件[2-3]。特別是知名專家學者撰寫的優秀學術論文,將極大地提高學報的影響力,促進學報品牌建設[4]。為此,編輯部制定了完備的組稿制度,根據編輯的專業,負責的專業欄目,以及對專家的熟悉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分工組稿、約稿,充分地發揮重點學科項目優勢。
組稿的基本方向:從重點學科、重大科研項目開始,以重點學科帶頭人、重大科研項目的科研骨干以及知名教授為核心的作者群。
近幾年高立群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學報發表了系列有關算法的論文,筆者關注了這些論文,并查閱了他們在其他專業期刊發表的論文,發現學術質量較好,而且有較多的下載和被引頻次。通過與這些博士生的溝通交流,更加深入了解了高教授的學術團隊以及研究熱點。高教授的信息與控制學科是東北大學的重點學科,而且他近期承擔的項目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61273155)。筆者與高教授取得聯系后,表達了約稿意向,希望他能將近期的研究成果撰寫的論文投給學報,他對我們學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愿意將近期的一篇論文投給東大學報。
二、稿件評審及編輯加工過程
為了保證稿件的學術性,我們對任何稿件都一律實行“三審制”[5],通過查找校外甚至國外同專業的知名專家,在學術領域有較深造詣的學者進行送審(雙審制度、盲審制度)。2013年6月筆者收到高教授的稿件后,學報高度重視,實行快審快發,縮短發表周期,立即送給華中科技大學對算法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審閱,他對該文充分肯定,認為創新性較強,問題與解決方法敘述清晰。該文將交叉操作引入教學優化算法,通過仿真實驗,將改進的算法與其他若干方法對于求解優化問題的尋優能力進行了比較,驗證了引入交叉操作對于改善TLBO方法尋優能力的有效性,有新意。endprint
我們將審稿意見及時轉達給作者,而且從編輯出版的角度提出一些具體修改意見,將文章的標題制作原則、中英文摘要所需達到的EI標準規范、文章整體的架構、圖表公式的標準和規范及如何正確使用、參考文獻的國家標準格式和應注意的事項一并告知作者。一篇精品文章無不凝聚著編輯的心血,在編輯加工流程,責任編輯下了很大功夫。標題精煉切題,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中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針對教-學優化算法TLBO求解無約束數值優化問題容易陷入局部最優的不足)、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種帶有交叉操作的教-學優化算法C-TLBO)、研究過程(將差分進化算法的交叉操作引入到TLBO算法中,有效地融合了教學階段和學習階段,增強了算法的局部搜索,平衡了算法的開采和探索)和研究結果結論(該算法在優化精度、收斂速度、魯棒性方面,優于TLBO算法、I-TLBO算法以及其他智能優化算法,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摘要200多字,內容完整;由于國外很多數據庫只收錄英文摘要,所以保證英文摘要學術水平對學報的國際影響力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英文摘要由10多位國外留學經歷的各個專業教授和學者來對英文進行把關;參考文獻的著錄,責任編輯逐條地到網上去查,不放過每個細節。
編輯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行業規范,從標題、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公式、圖表、結論及參考文獻等各個環節認真修改。同時執行六校二通讀對膠片制度,即責任編輯校對2遍,作者校對2遍,編輯之間互校1遍,副主編終校1遍,責任編輯通讀1遍,副主編通讀1遍,責任編輯負責對膠片來嚴格把關期刊的質量。
經過認真編輯加工、排版、校對,文章終于在2014年第3期發表,共計5個版面,放在“信息與控制”欄目。
三、社會影響效果
高立群教授的“帶有交叉操作的教-學優化算法”一文在2014年第3期刊登后,已被EI核心數據庫、英國INSPEC數據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數學評論》(MR)、德國《數學文摘》(ZB1 MATH)、日本JST數據庫、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9家國際著名數據庫或檢索系統收錄,以及被15家國內權威數據庫收錄。文章發表后,引起了部分國內同行的關注和引用。截至2016年12月末,經中國學術期刊網檢索,該文被引頻次13次,下載217次。與同期發表的論文相比,被引頻次和下載頻次遙遙領先。另外,他的博士研究生孔祥勇等在2014年第3期發表的論文“求解大規模可靠性問題的改進差分進化算法”被引4次,下載127次。充分說明高立群教授及其學術團隊研究成果的先進性,在同行中有較高聲譽。
四、編輯體會
1.責任編輯應培養選題策劃的能力,不能只作案頭型編輯,要利用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盡可能多地對相關學科前沿和研究領域進行宏觀把握,了解科研發展動態信息,經常查閱知名學者及其學術團隊發表論文的被引用情況。
2.學報知名度、學術影響力高,就會吸引高水平的稿源,組知名學者的稿件也會相對容易些,更多的優質稿件對學報擴大影響、擴充作者群、改善稿件質量、設置并穩定欄目等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3.平時也要做好學報的宣傳工作,利用網絡的傳播作用,通過學報網站、微信、微博及時報道學報的獲獎情況,使學報與作者形成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許科甲,謝學芳.期刊的欄目策劃[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15-18.
[2]朱全娥.組稿:提高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力的重要措施--《中國科學:G輯》的組稿實踐[J].編輯學報,2009,21(3):257-258.
[3]吳曉麗,陳廣仁,蘇青,等.科技期刊全方位多層次組稿探析——《科技導報》組稿實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89-1195.
[4]曾桂芳,周傳敬,劉淑萍,等.強化選題組稿 打造精品期刊[J].編輯學報,2009,21(5):442-443.
[5]陳新平,曹尚銀,王素云.嚴格實行“三審制”提高期刊質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1,12(4):298~299.
作者簡介:楊海亮(1981-),男,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學報編輯;
林清華(1970-),女,遼寧大連人,東北大學學報副編審;
徐用吉(1963-),河南人,東北大學學報編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