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菊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重點歸納起來,不外乎閱讀與作文兩大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學生能夠充分閱讀,從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想要達到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培養起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擁有從閱讀中有所收獲的能力,從閱讀中領略自己所未知的風景。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能力培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高尚的人談話”,通過好的閱讀,能夠讓人了解、見識前人的智慧與情感,豐富人生經驗,提高理解力、感悟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學生能夠充分閱讀,從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新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和輔導,從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教材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和閱讀習慣,為他們進一步的自主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閱讀能力的開發、閱讀習慣的培養構建終身閱讀的美好愿景。
一、從教材出發,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識字量的限制,閱讀文字類書籍的選擇有很大的限制,而在他們步入閱讀世界的大門時,拋開基礎知識學習的部分,教材是比較適合他們的讀物。小學語文教材里的課文內容豐富、題材多樣,言語規范,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同年段的教材的閱讀難度也與他們的學習情況相適應,對于閱讀訓練的初級階段是最合適不過的閱讀材料了。閱讀能力包含多個方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基礎階段,教師需要教會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其大致內容,對于不理解的詞語、句子等,可以先標記出來,在合適的機會問老師或者查工具書;提升階段,教師要教會學生深入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準確把握詞語的意義和它在文中的作用、表達效果,探尋文中的多種表達方式,體會不同表達方式的作用,并能夠對文章產生質疑,有自己對于文章的獨特看法;高級階段則是閱讀能力的綜合拓展和運用,在此階段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和技巧等方面都有了較強的把握能力,此時側重的就是對文章深層情感的感悟力,將文章與自身的經歷、體驗相結合,指導自己在生活中實踐、對照、領悟。具體來說,結合教材進行閱讀,就是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自主閱讀,在課前和課上,先讓學生離開教師的輔導,進行預習和自讀,教師只對預習和自讀的重點加以提示,讓學生知道預習和自讀的重點方向,其他的交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比如,在學習《趙州橋》這篇課文時,筆者就先讓學生查找關于趙州橋的一些圖片和資料,結合材料自己閱讀課文。講課時,因為學生先進行了預習,課堂上對于趙州橋的結構和特點很快就能理解了,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長期下去,學生通過預習就能夠自主地獲得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和把握,讓閱讀能力大大提高。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后的思考題進行有重點的閱讀,因為課后思考題一般都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點,如果學生能夠帶著這些要點去瀏覽課文,能夠更快地抓住文章的重點,把握文章的脈絡。比如,教學《挑山工》這篇課文時,筆者就讓學生結合課后思考題來進行對文章的瀏覽,帶著問題去看文章,學生很快抓住了文章重點表現的部分,解決了“挑山工為什么總是走在游客前面”的問題。再者,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做閱讀筆記的能力。閱讀筆記是形式可以隨意,可以在文中直接圈圈畫畫標注出重點的部分、有疑問的部分,也可以在閱讀全文后寫下自己的心得、感想、收獲等,還可以摘錄文中的好詞好句,作為知識的積累,而筆記也不光可以用文字記錄,用圖片、表格等都可以,比如,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圖,挑山工的行走路線等,都不失為一種好的筆記方法。通過對這樣的閱讀的學習和運用,學生在讀過一篇文章后收獲的不只是文章本身,還積累了許多未來的學習、運用的能力,長此以往,也必將更愛閱讀。
二、擴展閱讀面,用豐富精彩的內容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掌握了閱讀能力,并不代表學生就一定能有興趣投入到閱讀當中,所以教師還應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愛好,鼓勵學生多讀一些課外讀物,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材料吸引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走進更廣闊的閱讀世界,開闊視野,增加閱讀量。《語文課程標準》引薦了幾十篇優美詩文,這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挑選的,或者意境深遠,或者構思新穎,或者語言靈動,最重要的是都很適合小學生閱讀。我們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和年段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圖書,比如低年級同學,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簡單的寓言,有趣的童話,神奇的科幻故事,等等,小孩子都是喜歡聽故事的,一聽可以自己讀故事,當然趣味濃厚;高年級的同學有了一定的閱讀欣賞水平,教師就可以適當地推薦一些文學名著給他們,讓他們來欣賞優美的文字、精心的構思、濃厚的人情、厚重的人文意味。教師在推薦時要注意一定的技巧,不能直接說讓學生去讀什么什么書,那樣有時也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多媒體展示等多種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他們興致盎然時戛然而止,接著告訴他們在哪本書中可以看到,可以自己去讀讀看,這樣激發起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通過閱讀滿足自身的需要,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自然就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三、營造閱讀氛圍,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閱讀,提升能力
小學生對閱讀有興趣,有閱讀能力,但是他們興趣的保持時間是有限的,想要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教師為他們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讓他們深入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比如教師可以展開“閱讀之星”的評選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展開讀書競賽,競賽不但比讀書的速度,還比讀書的質量,看誰讀得好,得到的新發現多。還可以在課前五分鐘開展“推薦一本好書”的小演講,讓學生在閱讀體會的交流中,感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學生經常處于散發著濃厚閱讀氛圍的環境中,感受到書海的浩瀚,閱讀的奧妙,自然更愿意與書交朋友,從而養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從課內課外兩方面的閱讀訓練入手,再積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興趣、能力、環境等三方面相結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梁茹艷.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09).
[2]陳惠.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02).
(作者單位:長春市一零八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