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存國
摘要: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人類留下來諸多珍貴的文物遺產,這些文物遺產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豐富的文物,為了使這些文物長期保留下來,必須加強文物保護。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物環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從而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嚴重的阻礙。為確保文物保護的順利開展,必須加強對文物環境問題的防治。本篇論文中,筆者主要探討了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物環境;文物保護;影響因素
自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保護便是國家與人民群眾高度重視、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文物保護的效率與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物環境的影響與制約,為了實現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加強對文物環境的重視,實現對文物環境問題的有效防治。
一、文物環境的影響
(一)自然因素
首先,大氣污染。酸雨、二氧化硫以及粉塵等,是現代社會較為常見的幾種大氣污染物,均或多或少地會給文物保護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第一,酸雨是人類排放的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在大氣環境中產生化學反應而導致的,酸雨是導致文物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是地面文物還是地下文物,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酸雨的損害。第二,二氧化硫是一種化學成分,對文物有著嚴重的破壞作用,尤其是對于一些成分中含有石灰石的文物,會出現表層脫落的現象,若是再遭受酸雨的侵蝕,就會導致文物外觀變得越來越粗糙。第三,粉塵是大氣中的一種微小顆粒,主要是侵入壁像、壁畫的間隙,導致壁像、壁畫在視覺上產生嚴重的影響。其次,輻射線。輻射線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文物的老化,從而會給文物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對于紡織類文物來說,若是長期受到輻射線照射,勢必會給紡織類文物的顏色、韌性造成嚴重的損壞[1]。最后,水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產生了水污染,導致水體污染物、酸堿度發生了變化,這些受到污染的水,滲透到地下之后,便會給地下文物造成嚴重的損壞。
(二)人文因素
首先,旅游業。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給文物保護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游客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游客出現的不文明行為等,均會給文物帶來嚴重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從原來的追求物質生活逐漸轉變為更加注重精神享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神奇的大自然中、從宗教文化中、從民族文化中、從文化古跡中吸取教益、抒發情懷、陶冶情操。這就給旅游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各個旅游景區的旅客數量急劇上升,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文物展覽館的參觀者眾多,給文物展覽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文物長時間展覽,會導致文物表層顏色嚴重受損,給文物的保存質量、視覺效果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些有不文明行為的游客,蓄意破壞文物,更會給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其次,震動和噪聲。過大的震動和噪聲,均會造成震動,不僅會給文化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還會給文物的安全存儲帶來嚴重的威脅。古墓群等文物聚集的地區,若是周邊存在人類工程作業,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機械振動的影響,導致文物受到損害。
二、文物保護對策
(一)文物環境污染的預防
為了實現文物保護效果的提高,必須加大對文物環境的保護力度,盡可能地預防文物環境污染。文物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社會各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調,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文物環境,使其達到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為了實現對文物環境的有效保護,關鍵在于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其他強腐蝕化學物等污染物的排放[3]。與此同時,也要加大對水污染的治理,建立保護區,實現對水資源的保護,對已經出現污染的水資源,則需建立科學的污水處理系統,使污水處理水質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對噪音污染的治理,在文物保存區,如古墓群、博物館的周邊環境中,禁止大型工程的運作,并要借助消聲器等設備,來降低噪音的影響。
(二)文物保存環境的保護
可以通過建立考古主題公園、博物館等,來對文物保存環境進行分類管理,在整體上對文物實施良好的保護,還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一些生態環境相對較差的文物保護區,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如建立植樹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等,來改善當地的文物保護生態環境。對于種類不同的文物,所采取的保護措施也要有一定的差異,以改善文物保護對策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三)利用先進的設備、科學的技術進行文物保護
現階段來說,主動預防、避免文物的損害是文物保護工作中重點,文物修復具有被動性,屬于文物保護的輔助工作。目前,我國為避免文物受損,已經在諸多文物保存區開展了諸多新技術、新設備的試點,如,在敦煌莫高窟,應用環境監測系統科學監管游客的數量,在上海博物館,應用化學物測定設備長期監測館內文物現狀,并根據監測結果對館內環境進行適當調節,等等。先進設備、科學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物保護的效率與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物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大氣污染、輻射線、水污染等自然因素以及旅游業發展、噪聲與震動等人為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均會給文物保護增加一定的難度。為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文物保護效果,必須加強對文物環境的重視,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對文物環境問題的防治,從而為文物保護創造良好的文物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素霞.淺析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J].科技展望,2017,27(07):294.
[2]王楚云.文物影響評價的法治化路徑——解釋論和立法論的雙線視角[J].學術交流,2017(02):109-114.
[3]劉萬杰.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4(19):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