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君 劉寶杰 辛寶海 (曲阜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273165)
馬克思文藝理論自形成至今,產生了深遠而廣博的影響。這種深遠而廣博的影響,源自于馬克思文藝理論所特有的人本性、開放性、實踐性和批判性等精神品格,這也正是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精神實質之所在。接下來,筆者將對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精神品格展開具體探析。
馬克思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所涉獵的范圍很廣。其中,既涵蓋了遠古至近代的重大文藝現象,也涵蓋了文藝學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馬克思在對上述重大文藝現象的闡釋和對上述基本問題的解答的過程中,都立足于現實的人的生存實際。這里所說的人,其“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可以說,馬克思文藝理論具有鮮明的人本性,以現實的人的生活實踐為中心,是貫穿馬克思文藝理論的一條主線。
開放性也是馬克思文藝理論所特有的精神品格之一。首先,馬克思文藝理論在理論來源上具有開放性,它并非是完全獨立于西方文學藝術理論之外,相反,它大量的吸收和借鑒了西方的優秀文學藝術理論,實現了對西方文學藝術理論的揚棄。其次,馬克思文藝理論在發展過程中具有開放性,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與時俱進,在實踐和創新中不斷的發展與壯大。
馬克思曾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清楚的表明,過去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實踐性”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傳統的西方哲學區別開來,也將馬克思文藝理論與其它西方文藝理論區別開來。在馬克看來,盡管文學藝術活動側重于解釋世界,但它卻在使人由“物質的人”和“片面發展的人”轉向為“精神的人”和“全面發展的人”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學藝術走出象牙塔,承擔起反映現實和改造世界的歷史使命,正是馬克思文藝理論所賦予文學藝術的獨有品格。從此,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開始統一于文學藝術的創作活動之中。
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此,批判性也是馬克思文藝理論所特有的精神品格,馬克思文藝理論正是在揚棄中初步形成,并在批判中走向成熟的。在馬克思看來,文學藝術的批判精神旨在轉變人的觀念、改變社會現狀,以及實現人的解放,這是馬克思在進行文藝創作時所一直恪守的根本原則,也是馬克思的文藝旨趣之所在。
馬克思文藝理論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對于繁榮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創作以及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均具有重要的啟示。這些重要的啟示,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馬克思文藝理論所具有的人本性啟示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時,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以及文藝審美的鑒賞者和評判者,把不斷滿足人民對優秀文藝作品的需要,作為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其次,馬克思文藝理論所具有的開放性啟示我們,馬克思文藝理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因此,我們在用馬克思文藝理論來指導當下的文藝創作實踐時,既要堅持馬克思文藝理論的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又要實現馬克思文藝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藝理論的深度融合,不斷推進馬克思文藝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再次,馬克思文藝理論所具有的實踐性啟示我們,在進行文藝創作時,不能將自己關在象牙塔里去閉門造車,而是應該“走進生活深處”,“吃透生活底蘊”。只有這樣才能刻畫出精彩的故事情節和動人的藝術形象,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激蕩人心的經典作品。
最后,馬克思文藝理論所具有的批判性啟示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學會“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敢于對各種不良的文藝作品、文藝現象和文藝思潮直言不諱。
讓我們堅持和發揚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精神品格,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文藝精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新的貢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02).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