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星娥 ( 廣西藝術學院 530000)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而就這一點,對教師具體要求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幫助其學會學習,有效掌控美術學科“雙基”。可見,美術新課標重視美術教學方法和過程的改革,注重教師用有利的方法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
合作探究教學以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氛圍、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目標。此學習理念主要賦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地位,同學之間建立合作、分工、信賴等關系,為團隊和自身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由此可見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與新課標中諸多要求有不謀而合之處,新課標的頒布也為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實踐的依據與土壤。
在過去教學中基本是老師灌輸知識學生接受知識,模式單一,缺乏新意,重點、難點不突出。長此以往,學生積極性低。因此,我們必須轉變美術課的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融入到課堂中。初二學生對銅鼓還較為陌生,不懂得從美術角度進行欣賞和研究。所以筆者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巧妙設計了多個有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曾有《魏書》記載:俚獠制銅鼓。銅鼓是壯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而銅鼓身上豐富的紋飾,則像一座無比豐富的資料寶庫,儲存著壯族古代社會生活的眾多信息。所以本文擬通過《廣西壯族銅鼓的藝術魅力》一課為例,來探索和思考如何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欲事之無繁,則必勞于始而逸于終。在《廣西壯族銅鼓的藝術魅力》一課中,導入環節,筆者主要是采取了“猜寶貝”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抱著用宣紙包著的“寶貝”走到學生中間,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猜一猜、說感受,體會這個神秘的“寶貝”是什么,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興奮起來,并調動感官積極思考。接著筆者又采用了拓印的方法將銅鼓鼓面的花紋拓出來,在宣紙上呈現出靈山型太陽紋、眼紋等圖案,然后打開宣紙,展示靈山型銅鼓,揭開本課教學內容的神秘面紗。所以筆者在本節課中開始就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并通過示范和講解,讓學生了解銅鼓紋樣的拓印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及學習興趣和積極思考探索問題的能力。
合作探究主要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促進學生合作從而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所以此課新課講授中,筆者主要是通過分小組抽取研究問題的方式,從色彩、材質、種類、紋樣、構圖、內容、造型等六個方面欣賞和研究銅鼓,班級共五個小組。各小組自由選取自己小組最擅長和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討研究,最后組成了色彩、材質小組、種類小組、紋樣小組…,并且教師根據各研究小組分發了相應的研究材料和相對應的表格,學生可以根據表格進行探討。其中有一組筆者沒有給分發研究材料,與其它小組相比明顯興趣下降。所以在進行合作探究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好讓各小組如何進行探討,還應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小組最擅長的方面進行探究以及為學生提供可探究實施的材料。而不是直接“丟”一個問題讓學生漫無目的的去亂想、亂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正因如此,在成果匯報環節,筆者主要由學生自己來分享研究成果,體驗銅鼓的藝術魅力,教師則根據學生成果做相應的補充,做到該扶則扶,該放則放。讓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索能力。
欣賞目標不在于分析繪畫或學習某一件藝術作品,而在于使學生與作品發生有意義的關系,喚起他們的經驗,引發共鳴。在成果匯報中,如果僅僅只是讓學生自己來闡述分享研究成果,那么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認識可能僅局限于表層的感性認識而缺乏理性認知。所以要使學生與作品發生有意義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一位引導者、扶助者和喚醒者。如,紋樣研究小組,學生在闡述銅鼓中一組人物劃船的場景時,教師請一位學生模仿了畫面中一位人物動作并請其他學生觀察。使銅鼓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情感聯系,讓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劃船者所表現出的力量感,而且對生動、夸張的人物造型印象更為深刻。接著教師出示課件,展示了古希臘浮雕人物造型圖片,概括出銅鼓畫面中人物造型“簡約”的特點。并講解銅鼓中人物只刻畫出其大致外形輪廓,這種夸張、簡約的表現,稱之為寫意…。通過此教學方式讓學生快速了解了銅鼓人物造型特點及相關聯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能力、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開發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主要通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的探究力、開發學生的綜合能力三方面來闡述如何在美術課堂中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初見成效。同時筆者在實踐中對于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實踐還在探索研究,也相信,隨著新型人才的培養,更多教師也會從美術這樣一個綜合學科,來探究更多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
[1]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張勤.《漢畫像磚的藝術魅力》.中國美術教育,2018.
[3]劉南一.當代廣西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