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肇春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200093)
易班的概念于2007年正式提出,經過兩年的精心籌備于2009在上海市內四所高校試點建設易班網絡平臺。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建設與發展,易班平臺已在上海市所有高校中覆蓋,同時在全國各高校中加快協作與推廣。眾多高校力圖借助易班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十九大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眾所周知,大學生思政教育事關高校教育事業的根基,事關“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令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根本性變化,我們大學生們是轉變生活方式最快的先行者。大學生每天會閱讀大量的信息,對信息的追求不亞于對知識的渴望,對以互聯網為首的新媒體也日益青睞。大學生不僅是先期的體驗者,而且從數量上占據了新媒體用戶的絕對數量。易班網絡平臺是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高校借助易班網絡平臺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是機遇,正確發揮好新媒體的特性也是不小的挑戰。如何使易班平臺助力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已經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研究課題。
思政教育的具體開展形式和評價標準很難進行統一的量化。對于目前多數高校對思政教育的組織形式單一,宣傳方式停留在線下宣傳,宣傳方式老化,過于重視權威,缺少與新媒體的融合,鮮有吸引眼球的活力,從而導致思政教育范圍過小,難以形成擴張效應,無法得到大學生的關注和認同。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不斷地在原先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現實中,多數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只是停留在通過會議落實,通過各級負責人匯報的形式進行監督。這樣做雖然能使全校從上到下的領導和老師積極重視,但卻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參與進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可以是默默無聞,但是教育的手段不能僅僅依靠口口相傳,會議傳達等簡單的老舊形式,而是要用新手段借助品牌活動,使思政教育貫穿在校園學習、生活中,真正的深入學生心中。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往往是從上而下的,主要依據上級的精神及文件而發起,陷入了自己唱戲、自己搭臺,甚至還要自己捧場的局面,并沒有充分借用現有的條件,并未整合多樣的資源。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讓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欲速則不達,長此以往形成惡心循環。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在資源整合方面進行了嘗試,但大部分因為方式生硬,準備粗糙而效果不佳。
易班平臺是將互聯網的信息技術與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期為學生提供快速靈活的信息分享與集成、積極引導有效的溝通協作及互聯網化資源共享的信息化平臺。與傳統思政教育手段相比,易班平臺主擁有開放的結構、采取點對點交互的溝通方式、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與信息密不可分,新媒體的運用使人們處理信息不再受限于時間、辦公環境。易班平臺的建設是多元化、多樣化、多維度的,是面向生活的各個方面,開放的結構使易班平臺將更加開放,并將平臺的用戶、教育者及合作伙伴緊密地連接起來,在高校中形成一個巨大社會網絡,其覆蓋廣泛,功能強大。
在互聯網的滲透下,個人間的溝通方式更加多樣、方便、快捷,人們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個溝通與協作的團體。一方面,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直接。另一方面,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更加便捷,不受選課、年級、班級等條件的限制。
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方式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更重視學生的創造力,每一位參與者都是組織中的最重要成員。在這種管理方式下,極大地有助于凝聚學生們的集體感,促進每一位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想法,加強班級學生間的協作和管理,培養開放與交互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對易班平臺的使用率和滿意度。
易班網絡互動社區建設契合了信息化社會中的大學生成長規律、教育發展規律和網絡建設規律,找到了兼具安全性與教育性的平衡點,主動把握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創新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形式。
要打造專業隊伍,不僅應從思想上重視,更要從制度上保障。要實現專人專崗,設置專門的編制,為易班的隊伍建設做好制度保障。另外,每一個成功平臺的運營都需要一支技術過硬、團結勤奮、充滿活力的隊伍。這就要求易班平臺隊伍無論在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等方面都要積極建設。專業知識方面,要吸引專業課老師加入到平臺的建設中來,高校大學生始終是以學為第一要務,所以易班平臺要打造“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平臺,這勢必要求易班隊伍中有專業老師的支持。加強信息技術建設方面,隊伍應當加強網絡技能、開發平臺新功能,會用并用好易班網絡平臺的各項功能。同時也應該由學生自發成立技術團隊,讓在信息技術方面有專長的、感興趣的學生發光發熱。
易班平臺的工作基礎應扎根于學生工作中,不僅應從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入手,更應該融入到在校大學生的教育培養過程。從各職能部門到各教學部門的整合,從學生學風、社區寢室、獎評助貸、團學、黨建等多個條線的組合,從學生入學到離校等多個階段的貫穿。
校園文化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活動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活動背后的教育效果往往也是曇花一現。如何才能讓易班平臺在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方面遠遠留香還是要依據客觀現實,結合各高校辦學特色,各專業的學科特點,依托校園文化,結合學生需求,打造易班的品牌活動。目前做的比較有影響力的有“易班校園好聲音”,“易班十佳歌手”等品牌活動。易班平臺在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之路上充滿活力與優勢,借助品牌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與時俱進的需求,可以增強易班平臺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從而使易班在發揮思政教育的職能方面有了工作基礎。
網絡來源于生活,最終回歸于生活。易班平臺來源于高校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肩負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更應注重內涵式發展。從豐富學生課下的生活、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入手,例如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綠化,為校園風景命名,尋找校園吉祥物等等,通過對校園景物的感情化引導,讓學生留戀學校的一花一草。評選優秀的標桿為學生們樹立好的榜樣,充分發揮榜樣及學生干部的力量,借助易班平臺擴散其影響力,把思政教育的工作真正融入到校園文化的內涵建設中去。
易班平臺來源于校園,擁有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服務于在校學生。高校把握正確的思政教育方向,易班平臺開發更多精彩應用,吸引學生關注易班、使用易班,多方協力發揮出易班網絡平臺的育人功能。
[1]柯其燕.“易班網”不一般:談互聯網時代網絡思政教育新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68-69.
[2]趙雪.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傳媒,2013,21(11):149-150.
[3]劉歡.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研究[J].學園,2013(34):64.
[4]孫西景.溝通在高職院校就業教育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5]李英俊.“普世價值”沖擊下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