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敏星
靠近美麗的西溪濕地,有一所百年老校——杭州市西溪實驗學校。課程建設是學校的一項系統工程,旨在撬動學校整體育人模式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觀念,努力實現學校提出的“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更出色的自己”的育人目標。
從學校的辦學理念、核心素養和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學校構建了具有西溪實驗學校特色的“西溪課程”,即西溪道德規范課程、陽光健康課程、實踐探究課程、思維拓展課程、表達理解課程、藝術審美課程。
西溪基礎性課程在規范實施的過程中重體系、抓實效,鼓勵教師以團隊形式從基礎性課程的內容、實施路徑、實施方法、評價反饋等方面進行研究,關注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個性”與“適度”相融合,全體普及與個性學習相融合,滿足學生不同需要,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如開設“學為中心”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加大作業設計研究,完善學業評價體系。
為了構建具有學校“個性化”的本土特色的課程,學校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形成校本課程系列。該課程系列以西溪豐富的生態、歷史、人文、民俗等地域特色為主要內容,為學生打開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該系列課程被評為杭州市精品課程。
作為浙江省足球定點學校,學校以足球特色課程建設為載體,每個班級每周一節足球課,每周開設2課時的年級足球拓展性課程,每天下午開設校級足球課程,每年開展足球節活動。同時,圍繞“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養性”的棋文化構想。與中國棋院杭州分院共同打造棋院共建課堂,學校被評為杭州棋院先進基地,并承辦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群眾棋類比賽圍棋賽。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春秋游、軍事體驗等,讓學校活動成為系列課程。如圍繞“植物”課題,整合學科課程,開展分年級的課程設計,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研究校本課程時,將傳統節日與拓展課程有機結合,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逐步形成特色課程系列。針對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開設了“話端陽”“賽端陽”“畫端陽”“做端陽”“演端陽”等課程。
學校在組織校園活動時,著力打造主題節日活動,使主題活動課程化。學校每年圍繞讀書、體育(足球)、科技、藝術四大主題開展活動,充分利用課程的實施方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大主題“節日”。
教師李海莉根據自己的特長創設了“歆藝舞蹈”課程,引導學生欣賞舞蹈藝術、學習舞蹈基本功。繪本創讀是學校語文組的一個團隊研究創設的特色課程。課程具備綜合性、體驗性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方式,通過挖掘學生欣賞繪本、創作繪本的潛能,培養學生多元化整合探究、個性化創造表達的能力,該課程被評為杭州市精品課程。
微視頻創作課程,是學校美術團隊基于現代化技術推動的一個拓展性課程,通過技術支撐的腳本創作、原畫創作、分鏡設計、道具制作、微電影課程設計等,讓學生了解電影藝術,提升繪畫創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