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袁國道
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并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
研究型教師,尊重教育常識,能自覺運用教育規律去教書育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探究成因,研究對策,并予以科學地解決。
研究能力,是一種源于實踐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能力,其根本在于創新。只有研究型教師,才可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進而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必須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未來的社會,學習將與人們畢生相隨,是人生發展的主要力量支撐。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將是學習化社會的重要特征。只有讓學習成為終身的習慣,才能將教與學更好地融為一體,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給學生永久而又時時更新的知識溪流。
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必須具有自覺的教科研意識。教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認識活動,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適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才觀、教學觀和學生觀,積極參與教科研,要將教科研看作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必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努力促進自己的思考向縱深發展,學會運用課堂觀察、問卷編制、案例研究、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等方法,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以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積極進行教學創新,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
做一名研究型教師,要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并能夠結合教學實踐,堅持把自己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教學機智、學生創新、課堂生成、課后反思等作為隨筆記錄并整理積累,建立自己的教學博客或者微信平臺,通過定期與教育專家、名師進行交流,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要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還需要勇于實踐,堅持探究。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提出課題,積極開展研究。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態度、精神去探索實踐,不斷總結、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堅持認真積累資料,積極撰寫科研論文,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業務水平。
學習、實踐、反思三者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作用于教師的成長。只要能堅持不懈地去學習、實踐、反思,不斷努力完善自己,就會離研究型教師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