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逄金華
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加入我園學前教育隊伍,為促其專業成長,我們立足本園實際,努力搭建新教師成長舞臺,尋求培養新教師的有效方法,并為以后新教師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經驗借鑒。
組織新教師歡迎會,讓其盡快融入團隊 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在身份轉變的同時,迷茫與困惑也隨之衍生出來,給新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為使新教師盡快從心底里融入集體,每年教師節舉辦“新教師歡迎會”,主題是“與您相遇,一生珍惜”。新老教師同臺演出,讓新教師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讓更多的教師了解她們,讓她們在我們的大集體中有一種家的感覺。
開展崗前結對互助,引領新教師迅速進入航道學年初,開展崗前結對互助活動,向結對教師提出幫帶要求。師傅做到“三帶”:帶師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帶師能——掌握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技能;帶師德——育德之道,為人師表。徒弟做到“三學”:學思想——教育教學理念;學本領——教育教學基本功;學做人——為人處世,為善求真。新教師學歷高,擁有年輕人的朝氣與銳氣,但她們的經驗只是一張白紙,我們要求師傅幫助她們制定具體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鼓勵她們大膽設定目標,清晰其發展方向。園委會組織新教師學年規劃交流活動,對每一位新教師特點和她所制定的發展目標進行個別指導,發掘她們的優勢,放大她們的優點,讓她們知道自己所蘊含著的巨大能量,讓她們由被動的“要我成長”變為主動的“我想成長”。
發放調查問卷,解讀新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 每學年初,我們會對全體新教師發放《新教師教育教學專業成長調查問卷》,全面了解新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缺少什么,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同時,我們也進一步了解到新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缺乏一定的經驗的積累,遇到事情考慮得比較淺;教學活動自己講得多,忽視了幼兒主體;評課時更多的是羅列現象或問題,對具體情況的分析不夠深入;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缺乏操作性和原始性,對孩子的記錄還不夠重視。“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深知對新教師教學基本功培養的重要,面對新教師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我們討論制定了新教師的培養辦法。組織新教師重點學習各年齡段幼兒生長發育特點和培養發展目標;幫助新教師盡快具備觀察、了解孩子的能力;開展一些有代表性的課例和活動實踐,轉變新教師的教育行為,特別是提高組織教學的能力。
新教師上亮相、匯報課,讓她們充滿自信“善于成長” 作為一項傳統活動的新教師的亮相課,給每一位新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新教師亮相課在開學后一個月進行。一般采用“你設計,我上課”的形式,讓新老教師合作進行。即課前由結對的老教師設計活動方案,新教師執教老教師設計的活動。課中教師注重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展示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課后進行評議,學會“傾聽新語”。
新教師的匯報課是在學期末開展。我們每學期的教研活動都會選擇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研討分三個階段進行:理論學習—一課三研—匯報展示。比如:在“故事教學中關于問題預設”的專題研討中,在教研活動前,幼教輔導員收集來自教師的困惑和問題。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對“提問的多元價值挖掘及有效運用”有困惑,而新教師卻對“怎樣的問題是有效的?”“它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會起到什么作用?”還存在著疑惑。分析現狀之后,我們設計了一份針對新教師的研討方案:即提供一份分享式教案,讓新教師將修改前的提問設計與調整后的提問設計進行分析、比較,觀看兩次活動的錄像,直觀地發現并體驗提問有效性對于活動開展的價值與作用。新教師在有了直觀的體驗之后,再來獨立設計適合自己課例的提問和教案,進行匯報展示。整個活動園長參加,師傅要對所帶徒弟的課進行點評,所有聽課教師可任選活動進行點評,并引導每位新教師反思交流匯報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最后由新教師對大家的評價進行梳理總結,提煉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策略。這樣,學期初的亮相課和學期末匯報課的比較,為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支持。可以使她們更直接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產生不斷學習、成長的動力。
新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讓她們得到提升 我園的新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包括兩個項目:教師基本功(彈唱、舞蹈、簡筆畫);教師教學技能(案例分析、上課)。目的:為新教師搭建一個鍛煉自己、展示風采的平臺,進一步提升新教師的專業素養。比賽結束后,每一位教師要寫出活動體會。
自主閱讀“求成長” 我們向教師提出“讓讀書成為習慣,讓讀書成為需要”口號,開通校園網,讓教師在互聯網的知識海洋中遨游,幼兒園每年撥專款,為教師購買名著、教育專業書籍、各種暢銷小說等,滿足教師學習的需要。經常舉行讀書交流會,由老師介紹自己的讀書心得,提高了讀書效率,豐富了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讓新教師在分享中感受讀書的魅力,逐漸愛讀書、樂讀書。
善于反思“促成長” 五分鐘反思成習慣。“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葉瀾教授的話表明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我們引領新教師思考,要求新教師一天的活動結束后,堅持每天抽出五分鐘時間對自己當天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或記錄下孩子的只言片語,或對一個事件作敘事性描述,或寫出對某事的感想,或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師幼互動的情況、課堂效果等各方面進行深入剖析,總結出自己的感悟,寫出有一定質量的教育筆記。通過堅持一學年這樣的反思,教師的研究能力大大提高,對教育中的現象能時時留心并作出分析。有了思考的習慣,教師的分析、寫作等能力也提高了。
開設“相約星期六”QQ群,使新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教師可以在群中盡情地分享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反思以及自己的收獲等等,這樣群中“不同意見”“多種聲音”,可以促使教師借助集體的智慧,有效地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使教師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
經過幾年的實踐與調整,我園的新教師在演繹自己幼教人生不同階段的舞臺上一步步成長著、收獲著,我們也在為成就一個個未來的最佳主角們不斷耕耘著、扶持著。新教師苗克桂在全區上《小老鼠的魔法棒》觀摩課,陳海瑛和劉元霞老師《家鄉美》活動區活動獲黃島區一等獎,并推選到青島參賽,3名新教師都被評為泊里鎮優秀教師。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心”出發,這些“新”教師都將成為“星”教師,希望從我們幼兒園走出來的新教師,都能在演繹自己完美幼教人生的舞臺上成名成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