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強 沈陽農業大學
籃球運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肢體協調能力,提高學生肺活量及肌肉控制力,在籃球比賽過程中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合作互助等優秀品格,籃球在高校體育課程中較為重要,相關課程改革成效關乎高校體育教程科學性,為此高校體育教師需樹立教學改革意識,秉持自省精神,探究影響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因素,以此為由分析籃球教學發展趨勢,在落實籃球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優化高校智育、德育、體育體系,繼而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凸顯高校籃球教學改革價值。
(一)教師教學改革意識淡薄。體育教師作為籃球教學改革“主力軍”,需具備教學方略創新與實踐能力,可以在總結藍球教學經驗同時,結合教學實況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育人體系,落實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目標。然而,有些高校體育教師存在教改意識淡薄消極現象,究其內因源于教師未能扎實掌握籃球運動技能,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能力相對較差,加之高校注重培育應用型、技術型人才,不關注體育教師籃球教學改革實況,使教師逐漸喪失籃球教學改革積極性,阻滯高校體育教學體系優化與發展。
(二)高校缺乏籃球教學改革條件。教學改革要務是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籃球運動實況,為學生準備充裕的自主學習條件,并為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依據。然而,當前有些高校存在籃球運動基礎設施配置不高,缺乏籃球運功場地,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到籃球運動過程中,影響高校籃球教學改革成效。
(三)教師教學改革方法相對滯后。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逐漸意識到教學改革重要性,并積極展開相關研究工作,然而有些高校體育教師套用教改模式,卻發現無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究其內因源于教學改革需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科學性特點,生搬套用他人成功教學經驗,無法完全符合本校籃球教學實況,使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仍然阻力重重,降低師生交互性,無法提高高校籃球教學質量[1]。
通過分析影響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因素,教師可以掌握籃球教改要點,在總結以往籃球教學經驗同時,積極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分析籃球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為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一)樹立教改意識。意識對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產生一定影響,正確的意識可引導人們銳意進取、科學實踐,負面意識則將成為牽絆人們闊步向前的阻力,為有效提高高校籃球教學改革質量,教師需樹立教學改革意識,明晰改革是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穩健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改革才能彌補籃球教學缺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掌握籃球運動技能同時,有效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引導其樹立終身運動意識,凸顯籃球運動教學改革價值。基于此,高校籃球教師需在新課改背景下,積極學習科學、高效的教育理念,其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重要實踐方向,教師需將其滲入籃球教學中,為提高籃球教學改革質量奠定基礎。
(二)優化籃球教學條件。高校需依據“籃球運動衛生標準”采購優質運動器材,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興建籃球運動場館,確保籃球場地符合運動需求,籃球數量配置合理,避免出現學生無法積極參與籃球教學實踐活動消極現象,為教師開展教學改革活動奠定基礎。除夯實籃球教學改革基礎外,高校還需注重體育教學改革,為教師提供優質教改資源,滿足教師教學改革切實需求,例如高校可加大互聯網體系敷設力度,針對籃球教改建立數據池,其中囊括充裕的教改資源,教師可借助IT技術優化配置教育資源,通過教學改革方略預演,探析相關教改方略不足之處,以此為由調整教學體系,提高藍球教學改革實效性[2]。
(三)豐富籃球教學改革方法。體育教師在教學改革前,需明晰學生籃球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學生身體素質,避免教學改革方法過當,超出學生運動負荷,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在應用新型教學方法前,應秉持以人為本育人理念,制定針對性極強的“訓練測試”,觀察學生運球、傳球、投籃、防守等籃球運動技能掌握情況,以此為由制定靈活性極強的教學方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訴求,靈活整合教學方法,跳脫固有教學改革框架,使教學方法更加符合籃球教學實況,例如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引導學生群體構建學習小組,通過協作互助完成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發揮引導者能效,積極參與到學生合作學習進程中,放低身段實現師生交互目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糾正學生的籃球運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目的[3]。
綜上所述,高校籃球教學改革具有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價值,為此教師需在新課改背景下,樹立籃球教學改革意識,高校需積極優化籃球教學條件,為教師豐富籃球教學改革方法奠定基礎,繼而充分發揮教改能效,達到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