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大力倡導幼兒自主性活動的形勢下,游戲材料發揮的作用日趨重要。布魯納曾說過:“教育對象是在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中進行學習,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尊重幼兒在心理發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我們在區域材料的投放上要盡量多考慮材料的可玩性、可變性、層次性,從而滿足每個幼兒的不同的發展需求。
“低結構”材料是一些沒有很復雜的結構,很簡單,但可操作性非常強、可變性大、功能也很多樣化的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當時的想法隨意使用。低結構材料能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它可以實現多種玩法,具有一定的操作生命力。幼兒與材料產生動態性互動,能夠獲得基于幼兒個體本身原有水平的能力提高和經驗積累。
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材料。一些幼兒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就是學習的最好材料。生活中的廢舊物、包裝物都能夠成為低結構的好材料,正好為孩子創設了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契機。孩子們收集大量自己感興趣的廢舊物帶到幼兒園來操作,大大激發了他們對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孩子們在感受、體驗生活的同時,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形式得到更多有益的發展。
要順應幼兒發展時機選擇材料。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必須從低結構開始,在投放材料時,低結構材料與高結構材料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材料的投放一定要依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可能是一個從高結構到低結構的過程,也可能是一個從低結構到高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順應孩子的發展及時調整低結構材料和高結構材料,讓幼兒能夠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使他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大大提高。
在和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幼兒好奇心強,愛玩,這決定了他們對材料的要求:在教育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有趣、多變、操作的開放性。為什么孩子對積木百玩不厭,對水、沙情有獨鐘,而對電動玩具只是一時的興趣?細分析,它們之間的差別就是多變與不變。低結構材料可以提供給孩子更多創造想象的空間,更能激發孩子的操作欲望。一物多用、多變的操作方式,能夠使每個幼兒實現自己的游戲意愿,創造性地賦予其不同的游戲玩法,真正體現了游戲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操作、探索是孩子不斷認識世界的基本活動,寬松的外部環境提供給幼兒自主操作的心理環境。所以,在材料的選擇上要更具有開放性,這樣可以長久地提供給孩子操作和想象的空間。如類似于枯枝、繩子等這些原始的廢舊材料,可塑性大,可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通過一次次的擺弄,不斷探索,不斷發現,調整操作。幼兒通過對低結構材料的運用,能夠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探索過程,并在此過程中滿足自己的探索欲望。
低結構材料簡單多變,易于操作,自然而然地滿足了發展水平不盡相同的每個個體,有助于培養幼兒思維的活躍度,增強他們活動的成功感和自信心。這樣一來,也能體現出游戲材料的層次性。低結構材料的層次性,更多是來源于孩子的創造和思維軌跡。孩子的思考、創意融于材料中,讓材料體現出豐滿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價值。
總之,低結構材料的運用要依據幼兒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水平,這樣就能在個體游戲活動中讓孩子獲得主動而有價值的發展。教師要讓低結構材料成為主流,讓孩子在自我選擇、自我嘗試、自我發現、自我練習、自我表達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