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歷來被認為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面對作文課上層出不窮、各式各樣的問題,教師要想在極短的時間內恰當地處理,課堂評價語言就成了一把萬能的金鑰匙。簡要來說,小學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作用包括:點明中心,使學生明確寫作方向;簡明扼要,節省時間;烘托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小學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大致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在作文課上,許多時候課堂生成都是突然的、難以預料的。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教師就更需要冷靜地思考,靠自己的智慧來解決。
一次上作文公開課,題目是“我的故事”。我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后,讓他們把精彩之處講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以檢查修改效果。兩名學生站起來進行了分享,談到故事修改得很好,人物的舉動、心理描寫都很精彩。我心里非常高興,對下面的發言充滿了期待。正在這時,一名男生把手舉得特別高,我馬上叫起了他。他一開口,就嚇了我一跳。這個孩子講述的故事是自己參加滑雪訓練營的經歷,本來是個很新穎的題目,可他把重點放在了老營員(參加過一期或兩期訓練營的孩子)欺侮新營員的過程上了,這使得整篇文章看上去負面影響變大了。我一邊聽這個學生說,一邊觀察其他孩子,發現他們臉上滿是驚訝、迷茫……這怎么行!我的大腦高速運轉著,思考著怎樣用恰當的語言評價孩子的文章,既不挫傷他的積極性,又讓他知道該怎樣去處理這樣的事情;既要指導他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又要讓其他學生受到正面的引導和教育。
經過簡短的思考,我在這個孩子講完故事之后,馬上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孩子,你的故事描寫很細致,可是,老師更希望你能將這件事化干戈為玉帛。如果你沒有更好的辦法,課下我給你出主意、想辦法,我們一塊兒把這樣的事情處理好。同時,老師也希望你這篇文章的結尾會是一個大家和睦相處的圓滿結局。”這個孩子聽了我的話,愉快地坐下了。再看看其他的孩子,也都放松了下來,有幾個孩子長長出了一口氣,臉上又恢復了笑容。就這樣,這節作文課最終取得了成功。
一節好的作文課,不僅要能讓學生學到寫作技巧,還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樂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
一堂作文課上,我巡視時發現一個孩子寫了一段一百多字的文章,沒有一個標點符號。征得孩子同意后,我展示了這段文字,并表示出想讀的意愿,但是,我卻突然停了下來,說:“哦!我的天哪!為了我的生命安全,我還是把文章交給作者來讀吧!”孩子們聽了,笑了起來,紛紛說道:“一口氣讀下來,說不定真的會累死呀……”緊接著,兩個孩子站起來,主動幫這名同學來點標點。修改之后,我又讓作者把這段文字大聲朗讀了一遍,孩子們在他讀完后,給予了鼓勵的掌聲。從此,孩子們再也沒有出現“整段文章不點標點”的情況了,這個孩子的作文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類似的評價語言一方面巧妙地指出了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喜歡教作文的老師,再進一步愛上作文課,最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這種評價方式力求簡單明了,一下子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讓學生很快明白自己的文章哪里出現了問題,并盡快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其特點是直接、高效。
一次作文課,主題是《難忘的事》。一個孩子的習作一共四百多字,他已經讀了四分之三,還是沒有觸碰到主題。我委婉地讓他停下,給出了這樣的指導:“今天的主題是——難忘,而你說了這么多,卻和這個主題還沒有什么關系呢!孩子,應該緊緊圍繞主題來寫。”這個孩子點了點頭,我又請和他同組的同學與他一起修改。一會兒,這段文字被修改成了幾句話,開門見山,點明了主題,成了一個漂亮的“鳳頭”。
這種一針見血的評價,好處有三點:第一,告訴發言的學生要圍繞作文訓練的主題說重點,其余的不說或少說。第二,提示其余的同學,再發言要緊緊圍繞本節作文課的訓練重點。第三,巧妙引導學生回歸主題,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節省了時間。
當學生的作文離目標只差一小步時,恰當的啟發和引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孩子展示的文章主題符合要求,結構合理,就是比較平淡。那么教師就可以這樣評價:“一個漂亮的比喻句,會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幾個準確的動作,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在主人公經歷了這樣的失敗之后,一段細致的心理描寫,一定會讓人物更加真實、可信,也一定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作文課上得比較順利,但順利的同時總感覺缺少吸引人的閃光之處,缺少引發深度思考的關鍵點,缺少引起共鳴的“靈魂之音”。對于這樣的作文課,教師要善于制造“矛盾”,引發“沖突”,促使學生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深化對主題的理解,提高作文表達能力。
例如,同一個看圖作文,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教師就可以這樣評價:“小強同學這樣說,小明同學的觀點是那樣的,同樣的圖,他們兩人的觀點有矛盾呀,怎么辦?干脆,讓他們各自說一說自己這樣寫的理由吧!”一石激起千重浪,這樣的處理引發了兩部分同學激烈的爭論,他們都想方設法說服對方。雖然,最終誰也沒有成功說服對方,但是修改后的文章,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了許多,使用的方法、列舉的事例豐富了不少,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切實的提高。
教師要善于在課上抓住學生的發言或作品,引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來評價,如:詩、詞、歌、賦、諺語、歇后語、民歌小調等。
例如,學生在文章中描寫了美麗的荷塘,教師可以使用古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來為文章錦上添花;又如,學生寫父親是個愛喝酒的人,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使用《短歌行》中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再如,學生寫遇到難題時的迷茫,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使用歇后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樣就把一個不知所措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了。
作文課上經常會遇到精彩的發言、感人的故事、創新的思維等值得欣賞贊揚的地方,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一定要及時表揚學生,語言要誠懇、真實。這樣,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盡情享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掌聲。同時,激勵學生產生更精彩的發言,寫出更漂亮的文章,還能提示其他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
一次作文課,主題是寫一件記憶猶新的事。一個高高胖胖的男生講述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一個星期天,他在小區里玩,結果發現保安叔叔在收集小廣告,于是他主動幫忙。雖然來回跑了不少路,流了不少汗,但是贏得了保安叔叔和路人的贊揚。聽到這里我趕忙說:“孩子你真棒!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結果,這句話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小舉動,暖人心”“將愛心傳遞下去”……一張張稚氣的笑臉,道出了一句句溫暖人心的話語。孩子們不僅在作文水平上有了提高,心靈也受到了極大的啟迪。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靈活運用各種評價方式,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課堂精彩不斷,收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