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這個背景下,國內多層次、多主體、多渠道的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起來,其中尤以P2P發展最為快速。P2P網貸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點對點的網貸交易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的交易模式,就是網絡節點之間的小貸借貸交易。從交易主體來看,主要涉及資金融出方,資金融入方以及網絡交易平臺:其中交易平臺不吸儲與放貸,僅提供金融信息,并由合作的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提供相應的擔保;而資金融出方與資金融入方均是有社會上的其他個人或機構構成,從而構建了現代P2P網貸模式。P2P網貸模式一經開展,就以其快捷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及資金,在國內發展迅速。截止2018年6月底,我國正在運營的P2P平臺數量約來3000家左右,其中貸款余額超過一萬億元,半年交易規模約1.3萬億元。P2P網貸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一方面是由于現代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消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源于P2P模式本身的方便、透明、快捷等優勢。P2P網貸的發展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促進我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經濟傳統的三家馬車是消費、出口和投資,但在過去經濟發展中,消費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相對較小。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轉變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就要求我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加持續的發展;要求我國經濟從供給端不斷的增加產品供給的多元化、多樣性、多業態,從需求端不斷強調消費經濟的重要性,以消費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眾,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的普惠性、公平性。P2P的發展可以增加人們的借款渠道,提高消費的能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型升級。
第二,促進我國小型企業生產的轉型升級。我國金融市場、借貸規則雖然越來越公平、完善,但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看到中小企業在進行借貸擴大生產過程中往往面臨著資金成本高、融入資金渠道有限的窘境。我國中小企業目前占我國企業總數超過95%以上,其中又以民營經濟占主體地位,隨著我國強調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與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尤其隨著“雙創”政策的執行,我國中小民企在國民經濟中的總量在不斷加大。中小民企在個擴大生產中往往面臨著資金的壓力,融資渠道有限,銀行貸款要求的資質較高,時限較長,與我國中小民企發展對經濟、金融環境的需求相悖,P2P的發展可以基于互聯網這個平臺,快捷、簡易、透明、公平的解決中小民企的資金問題,解決中小民企在發展初期、擴大生產中、生產轉型中的資金問題,時限我國中小民企的快速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三,促進我國金融多層次、多渠道、高質量發展。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居民部門的儲蓄節節攀升,多元化資產配置理財的需求日益增長。根據北大光華學院的一份統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資管計劃總額約136萬億元,但是這些資管計劃資產配置的同質化、單一化成程度很高,一方面促進了我國金融風險的集中,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對我國金融市場提出了變革的要求,要求我國金融市場構建多層次、多渠道、高質量的資產配置體系,以實現人們對理財多元化的需求。P2P通過互聯網提供了更透明、更高收益的理財渠道。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上來看,P2P是不同于我國目前的股票、現金、債券的第四種資產配置,一方面可以不斷滿足人們對理財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帶動我國金融體系的變革,促進我國更符合市場發展的金融體系的構建,帶動互聯網金融平臺、擔保機構、征信機構、評級機構等整個金融鏈條的發展。P2P的發展講直接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實現更高質量、更符合市場需要的金融體系的構建。
從一個行業發展的歷程來看,多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野蠻生長的階段,這個階段行業剛剛出現并初步普及,人們逐漸接受,行業快速發展。但是這個階段往往因為新行業屬于新鮮事物,各種接管措施無法跟上,以后的監管措施無法適應行業的產生及發展,所以行業往往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一方面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監管不到位,導致伴隨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步產生大量的糾紛。二是逐漸規范階段,這個階段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對市場經濟的影響日益擴大,由對市場的積極的促進作用逐漸轉變為因監管不到位的負作用,同時行業的糾紛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于是,這個階段國家監管部門開始出臺政策,規范行業發展,將其納入有序的市場運行中。三是行業快速擴張階段,這個階段隨著國家對新興行業的不斷規范、整治,行業逐漸進入正常發展階段。經過整治的行業隨著不斷進行兼并收購,存續下去的均是一些經濟實力、技術實力比較強大的較大的平臺,在政府、行業自身的監管下,實現快速發展。嚴格的說,我國P2P產生于2010年左右,但我國P2P在發展中一直處于監管不到位的狀態,在這個背景下,我國P2P平臺野蠻生長,大量的P2P平臺如雨后春筍一般產生,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國運營的P2P平臺有2835家,年交易額約2.5萬億元,已經對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P2P在缺乏監管的狀態下,成立門檻較低,導致一些缺乏經濟實力支撐的平臺不斷關閉,經濟糾紛日益增多,逐漸引起了國家重視,并開始出手進行整治,出臺規范進行行業約束。可以說,我國P2P雖然整體發展迅速,但仍然處于缺乏監管的野蠻生長的階段,并正在向逐漸規范的第二個階段轉變。
雖然我國P2P發展快速,但是整體仍然處于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階段。從地域上說,我國P2P平臺多分布于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主要以北上廣浙為主,截止2018年6月底,在我國北上廣浙四個地區P2P平臺占全部運行中的P2P平臺比例超過了60%;從P2P投資者來看,主要以25-35歲的青、中年為主,而且主要以男性為主,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這個年齡段往往有著一定的積蓄,且對新事物接受較快,可以承擔一定的風險;從P2P具體運作情況來看,我國P2P產品普遍超過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3%左右,且受金融政策影響較大,平均借款期限約180天。從我國P2P整體運作情況來看整體發展迅猛,但是從地域上、投資者、產品情況來看,發展仍然呈現出不充分、不平衡的狀況,這反應了我國P2P發展整體金融風險比較集中:一是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若是P2P平臺發生風險,則風險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在經濟漣漪效應下風險比較大;而是集中在青、中年男性身上,這個群體往往要求回報率較高,對風險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大,冒險精神比較突出,這就導致P2P發展中可能出現劣幣出現良幣的現象,具體而言就是一些不規范、風險大的平臺往往收益率較高,誘導這部分資金向其流動,導致風險集中;三是從P2P產品來看,多以短期為主,受短期政策、資金錯配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容易導致發生金融踩踏現象,使得風險放大。
在過去P2P野蠻發展階段,我國對這個新興行業監管較少,導致行業經營比較混亂,隨著我國對P2P亂象開始整治,行業開始集中暴雷。我國P2P發展亂象及風險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一是平臺缺少經濟實力的支撐,P2P發展的本質是基于互聯網對資金的市場化配置,由于其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需要平臺本身在其中進行擔保或由其他有經濟實力的機構、擔保公司、金融機構進行擔保,但是我國P2P平臺往往缺乏相應的經濟實力,也缺少對風險的轉移、處理措施,導致在發展中遇到風險或小規模的違約及觸發風險,缺少應對措施;二是在業務開展中違規現象嚴重,一方面在進行資金融出方的宣傳上,多以夸大事實、減少風險、提高收益進行宣傳,誘導大量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在資金融入方缺少相應的風險控制及資質審核,向大學生、低收入者宣傳并進行資金借貸。在資金融入方與資金融出方進行虛假宣傳,片面追求流量、交易量,導致P2P平臺風險集中;三是缺乏對P2P運作的整體把控,我國P2P在運行過程中缺乏對P2P產業鏈的整體把控,在經營中存在期限錯配、風險轉移受限等問題。在完整的P2P產業鏈運行中一是需要對資金期限進行控制,此外還需要相應的債券轉移措施,即通過資金融出后可以通過金融技術將債權打包轉讓,這既是風險分散的過程,也是平臺實現回款的措施。我國P2P既缺乏債權打包轉讓的法律環境,也存在短借長貸的現象,導致我國P2P平臺承擔著過重的風險。P2P違規運行的現狀,導致行業對政策風險承擔能力較差,隨著我國經濟供給側改革,金融去杠桿的展開與P2P行業整治的展開對P2P導致的政策疊加壓力較大,導致P2P平臺集中暴雷。一是隨著我國金融去杠桿的展開,財政、金融環境偏緊運行,市場資金成本不斷上升,P2P平臺運行成本快速上升;二是P2P的專項整治開展,2017年12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在政策背景下,我國P2P集中暴雷,截止2018年6月低,錢寶網、金銀貓、唐小僧、聯璧金融、牛板金等一大批各色背景的P2P平臺陷入爆雷潮、逾期潮,其中不乏交易額上百億的P2P平臺。我們需要看到P2P平臺的暴雷一方面是對過去野蠻生長所付出的正常代價,是行業正常健康發展的必要階段;另一方面也要看到P2P短時間快速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是社會的客觀需要存在,隨著行業逐漸規范,行業未來也必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第一,樹立對P2P科學認識。首先社會與政府應該樹立對P2P的客觀認識,P2P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措施,與傳統的高利貸、違規放貸等灰色地帶有著本質的區別,避免對P2P的扭曲認識;其次要行業需要進行P2P知識的客觀宣傳,既要讓投資者看到其中的機遇,也要讓投資者、借貸者認識其中的風險,客觀的認識P2P的運作模式;再次,政府需要監管、規范P2P平臺的宣傳,一方面要杜絕P2P夸大宣傳、虛假宣傳,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監管,進行P2P的政策宣傳。
第二,通過法律制度規范P2P運行。相關部門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P2P運行法律體系,一是健全備案制度,對P2P行業進行門檻設置,禁止缺乏經濟實力的平臺進入行業;二是規范P2P運行,一方面逐步建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指標體系,監測的內容可以包括借款用途、借款利率、貸款期限、償還狀況等,另一方面設立征信體系,禁止向無經濟來源的人提供借款,規范借貸體系;三是健全P2P運行體系,通過引入擔保機構、評級機構等社會獨立的中介機構,以保證P2P的安全運行,同時建立P2P運行的金融環境,設立可轉債、風險轉移等相應的制度;四是建立P2P監管體系,全國范圍內建立金融監測和管理體系,通過規范第三方監管、保證金等措施保證P2P的安全經營,明確監管責任。
第三,建立行業基金制度。一方面需要各P2P建立風險基金制度,從每筆資金借貸盈利中抽取一定比例納入風險基金,并交由銀行監管,在平臺出現問題時,風險基金優先償還投資者;另一方面設立行業基金,由政府平臺監管,建立P2P行業風險基金,由各個P2P平臺進行繳納,該風險基金既是作為行業的風險準備金,在行業平臺出現風險時由政府主導該筆基金優先償還投資者,減少社會經濟運行的風險。同時,該基金也由政府主導用來建立行業大數據系統,構建云平臺,提高信息技術在行業的運用水平,對行業正常運營進行監管。通過多渠道、多措施,促進P2P平臺健康發展,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