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霞
(人民銀行湖南省張家界市中心支行,湖南 張家界 427000)
人民銀行和發改委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雙牽頭部門,著力推進張家界市信用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部門、行業間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和共享,為張家界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國家明確的“十個落地”、“五項剛性任務”、“十項硬要求”順利完成。特別是以“一庫一網一平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省級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信用湖南”網站)為核心的信用信息系統建成運行,夯實了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基礎,共建、共用、共享局面穩步推進,以信用為核心的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合獎懲新機制初步建成。
一是完善了市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機制,成立了張家界市社會信用體系領導小組。實現了信用信息數據歸集、應用的長效工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張家界市重信用守信用的誠信風氣。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自2016年5月底啟動以來,各成員單位積極協調內部信用數據歸集共享,統籌推進單位系統優化,立足本單位實際,夯實共享基礎,有效地推動了部門行業信用建設,促進了全市信用信息共享。截止2017年末,共歸集公共信用信息數據217.6萬條,“雙公示”信息13552條,形成并發布企業法人信用檔案118761份。另外,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應用達到新高度,各放貸機構發放貸款和信用卡都需要事先查詢信用報告作為是否授信的參考依據,人民和金融機構積極購置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在全省率先實現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區縣全覆蓋。
2016年以來,人民銀行與吉首大學張家界校區、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慈利縣第四中學、桑植縣職業中學合作建設誠信文化教育基地,形成了誠信教育從中學和大學抓起的良好局面。開展了百名大學生查詢信用報告和“大學校園誠信之星”評比活動,在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邀請了市發改委、市文明辦、市教育局、轄內金融機構和師生代表共300余人參加表彰大會,分管金融的副市長親自致辭。張家界電視臺、張家界日報、紅網現場采訪并進行了報道。
一是推動政府和農村金融機構加強農戶信用評級,對建立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工作進行調查摸底,了解農戶評級、建檔情況。張家界全市兩區兩縣扶貧部門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積極開展建檔立卡戶的信貸評級授信工作,采取“自貸自還”和“分貸統還”等模式,大力推動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進行了信用評級,有效授信77746戶,占總參評數的85.6%,共授信19.17億元,平均每戶貸款約3萬元。截至2017年底,人民銀行向農村信用社發放扶貧再貸款8.7億元,農村信用社共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96億元;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產業扶貧經濟組織發放產業精準扶貧貸款18.73億元。根據《湖南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信用評價指引》文件精神,聯合桑植縣支行督促桑植農商銀行與五道水鎮政府出臺《五道水鎮建檔立卡貧困農戶信用評價實施辦法》和《茅巖河鎮金蝦灣村建檔立卡貧困農戶信用評價工作方案》,加大了貧困農戶品質和信用占比分值,提高信用評級分,按照個人信用和品質50%,家庭財產20%,產業項目20%,勞動力10%的標準進行評級,并積極組織實施。二是深化信用鄉鎮、村、農戶創建工作。至12月底,全轄信用鄉鎮達26個,信用村達254個,占比30%。對于信用鄉鎮(村)農商行實行利率下浮20%的鼓勵政策,深得農戶的歡迎。三是加強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條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工業園區建立誠信教育基地,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大力開展第三方評級,促進優質信用企業得到銀行信用貸款,積極推廣應收賬款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
充分發揮地方黨政部門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優勢作用,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導向,整治和打擊失信行為,推動地方政府進一步重視實施信用記錄核查工作,將實施信用記錄核查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擴大信用報告核查、使用范圍,逐步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在干部管理、行政管理活動中將信用報告作為審核依據之一。工商聯換屆選舉等活動中核查了117家候選企業和189名候選人的信用報告,信用記錄良好的企業和個人全部入選,5人因信用欠佳被取消候選資格;在干部提拔、人大代表選舉、政協委員提名等行政管理事務中要求使用個人信用報告,把“誠信受益、失信受懲”與職務晉升、代表當選、委員提名等高度關聯,市場主體誠信意識不斷增強。積極推動旅游核心景區誠信餐館、“十佳企業明星”和“十佳創新企業明星”評選表彰、年度市長質量獎及名牌產品企業評審工作,對誠信企業優先發放信用貸款以及實行利率優惠。推動法院對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的范圍和深度,2015年以來限制出境105人次,限制高消費1250人次。一系列的激勵和懲戒措施在社會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威懾作用。
根據前期實際工作的需要,張家界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初步建成了以“一庫一網一平臺”為基礎,以市級成員單位信息歸集為核心,通過信用張家界網站實現信用信息公開、查詢等服務功能。我市應結合前期平臺建設經驗,全面升級張家界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向所轄區縣延伸,做到全轄數據全覆蓋。各成員單位根據平臺數據共享與交換技術規范,統一規范各部門業務系統與平臺的數據交換接口,建立信用數據靈活交換、更新機制。采取一定的手段進行關聯,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信用監督管理體系。
基于“信用張家界”公共服務平臺上提供的信息查詢、統計分析、信用信息公示、信用咨詢、信用動態等應用服務,開展失信聯合懲戒應用。依據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級聯席會議成員共同簽署的備忘錄,探索在重點領域開展聯合懲戒。目前,已有30個部門與相關部門簽訂了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約定,各配合執行部門在規定的行政服務事項中,對懲戒對象進行限制。同時,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公開被懲戒者信息,發布我市部門失信黑名單。根據信用信息公開相關文件規定,各領域、各行業可以建立紅黑榜的認定標準,以及針對失信黑名單、誠信紅名單等建立管理與公示專欄的機制,系統為成員單位發布紅黑榜信息提供目錄制定、數據報送、數據公開、數據管理等功能。創新信用張家界微信公眾號,面向手機端,為社會公眾、游客提供信用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信用動態、信用查詢、信用公開、信用掃一掃、信用互動等功能。通過市信用辦發行的企業信用碼、商戶信用碼、司機信用碼、導游信用碼等入口,實現對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的信用公開和點評服務。
張家界作為全國重要的旅游城市,在旅游行業開展誠信建設意義特別。一是游客提供旅游信用查詢服務,重點針對旅行社、賓館酒店、景區、導游、出租車司機及景區商店等主體。二是發布旅游信用二維碼,針對旅行社、導游、景區、出租車司機等從業主體,發布統一標識的信用碼,游客可以通過手機掃一掃,對其進行信用查詢及信用點評服務。
圍繞公務員個人基本信息、從業經歷、工作考評、良好信用記錄、失信信用記錄等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依法依規在公務員招考、考核、換崗、調級等領域使用信用記錄與信用報告。
一期建設限于投資沒有為部門配置前置機服務器,數據交換通過手工報送方式,效率較低,工作量大且更新不及時。
一期建設主要解決市本級層面的企業信用數據歸集,未納入區縣及機關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和自然人數據,造成數據覆蓋面不全。各成員單位積極主動響應共享要求,深入謀劃協調共享工作,基本完成了共享工作總體目標任務。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共享工作依然存在報送不規范、不及時,“雙公示”信息和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偏少;公共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時;制約了信用信息共享工作穩步推進。
一期建設以構建基礎平臺為目標,實現信用數據歸集,收集信息以供社會監管使用。一期建設數據發布僅依托信用張家界網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應結合微信、APP、二維碼、地圖等形式,提供更加豐富的數據展示,擴大信用宣傳力度和方式。按照國家部署,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功能已從企業信息征集向各類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發布、政府部門核查、“紅黑名單”建立、實施聯合懲戒等應用延伸。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均在起步階段。信用鄉鎮數量還不多,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數據不完善,第三方信用評級尚未普及,整體信用狀況還不理想,銀行發放信用貸款占比很低,企業和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比較突出。
銀行信貸信息對借款人的約束機制已經顯現出來,這是目前取得的最大成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和企業的信用報告,自覺按時還款,不然造成的不良信用記錄會嚴重影響以后的銀行融資和其他任職資格以及干部的任用選拔。銀行征信系統需要完善信用信息數據,比如司法仲裁信息、納稅信息、網貸信息、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企業信用賒銷、水電費繳納等更多的信用信息,以便全方位地體現個人和企業信用信息。
目前信用報告主要應用在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部門審批貸款,以及一些社會任職條件和干部任用選拔方面。以后要逐步向信用擔保、信用保險、信用保理、信用評級開放應用信用報告,加大推廣動產質押業務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動產變現能力要比固定資產變現能力強,時間短,更有利于信貸資產風險防控。
信用體系建設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年的堅持與多方面的整體聯動。加大信用鄉鎮的創建和工業園區的信用創建,以點帶面,各個突破,徹底改善張家界地區整體信用水平,為招商引資和銀行信貸風險防控打下堅實的信用基礎。同時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誠信教育從娃娃抓起,培養全民的信用誠信意識。加大征信知識宣傳,深入田間地頭、鄉村集市、工商企業、政府大院、城市街道、銀行柜臺等,全方位宣傳,擴大民眾知曉度,防范于未然,建立民眾“懂征信、守征信、用征信”的良好氛圍。
經過二十多年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目前的商業逃廢債,銀行借款不還等破壞經濟正常運行的現象大幅減少。不守信用者受到了法院、銀行等多方面的制裁和約束,社會信用意識提到大幅提升,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扎扎實實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