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貴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是活躍在農村的“只貸不存”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以農業、農村、農戶和涉農中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服務對象。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的支持。江蘇雖屬我國發達省份,但農村金融仍是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金融服務尚不能滿足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鄉村振興的要求。本文通過對江蘇小額貸款公司的分析,提出促進小貸公司跨越式的發展對策建議。
到2017年末,江蘇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已走過10個年頭。據省金融辦統計,全省共有428個公司,實收資本497億元,貸款余額581億元。無論是公司數量、貸款余額,還是發展質量、監管經驗,江蘇都走在全國前列。
2017年末,全省農村小貸公司平均實收資本1.16億元,平均貸款余額1.36億元,分別比全國平均高出13%、19%。許多小貸公司的主要股東為知名企業,公司高管普遍具有金融從業經歷。
目前,江蘇省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已基本覆蓋全省有鄉鎮的縣(市、區)。小額貸款公司對農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三項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比重約75%。
在貸款程序上一般是“隨時接單,兩天審結,三天放貸”,部分地區的小額貸款公司甚至能夠在申請貸款的當天完成貸款審批手續。相較于銀行放貸的高標準、嚴要求,農村小貸公司準入門檻較低,審核手續不繁瑣,出款時間短,不僅以更靈活的方式滿足中小微企業和農戶的融資需求,還提高了民間資本的利用效率。
按照人行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借貸利率由雙方自主約定,但“不得高于央行基準利率的4倍”。統計顯示,2016年全省農村小貸公司平均貸款年利率約14%,扣除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公司的收益率約12%。貸款整體運行較好,期限普遍在一年以內,資金需求旺盛,基本無閑置資金,不良貸款率在5%以內,與村鎮銀行基本相當。
只貸不存是小額貸款公司恪守的底線,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有三個途徑: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家銀行的融入資金。但無論哪一種途徑,都面臨著現實的籌資難題。首先,股東的資金實力是有限的,很難滿足貸款業務迅速擴張的需求。其次,中國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頒布《指導意見》中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不超過資本凈額的50%的資金。但到2017年末,全省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融入銀行資金占注冊資本金總額不足8%,且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至于接受個人或機構的捐贈,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由于資金來源不足,有些小貸公司在開業兩個月之內便將儲備款額全部貸出了。特別是一些融資需求旺盛的地區,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巨大的資金來源約束。
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的客戶以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為主,行業差異較大,規模普遍偏小,缺少傳統意義上的抵押物,提供的財務報表可信度和參考價值不高。由于央行對運用征信系統資料的門檻較高,全省只有20余家能接入,絕大多數公司無法獲得央行征信數據庫的支持。信息不對稱導致小貸公司對客戶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手段有限。企業互保、個人擔保為主的貸款方式,加大了公司的經營風險。同時,由于小額、分散貸款經營,也增加了企業運行交易成本。
盡管江蘇省政府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方向和貸款額度進行了規定,但公司為了降低經營風險、經營成本、擴大收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經營中還是瞄上了實力雄厚、經營成熟的中小企業的大額貸款。這顯然違背了小貸公司“小額、分散”的經營原則。
2016年,全省小貸公司平均年化利率約14%,雖低于民間18%的借貸利率,但遠高于商業銀行5%左右的利率水平。與農戶、個微企業較低的盈利能力相比,還本付息壓力較大。
小貸公司特別希望省或市金融辦能成立一些中間服務機構,來統籌發展諸如法律等第三方服務,來保障小貸公司在遇到資金風險時,更快地通過法律和政府資源的強力介入,加快處理項目糾紛,降低投資風險。然而,目前這些不但沒有,反而政府在許多監管的細則上,過于條件苛刻,諸如大股東不能超過一定的比例份額,業務不能跨區放貸等,這嚴重影響了小貸公司的合理收益能力,且壓縮了小貸公司的經營拓展范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目前,只有少數小額貸款公司能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比例遠小于資本金50%的上限。建議對經營良好的小額貸款公司逐步增加外部融資比例,適當將該比例放寬至100%、200%,并將其外部融資的對象由商業銀行逐步轉變為一些大型的企業,如果經營良好,最終可以轉變為村鎮銀行,向公眾和個人融資。放寬小貸行業準入門檻,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外企業法人在江蘇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放寬小額貸款公司股東資格限制,取消小額貸款公司股東持股比例限制,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管理層持股;有序放寬業務經營區域,支持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全省范圍內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兼并重組、上市(掛牌)等方式,做大做強、做精做專。
降低還貸違約風險,是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重要環節。(1)及時清除不良客戶,幫助公司防范經營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應修訂2011年頒布的《征信中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統有關事項的通知》,降低門檻,將個人和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向絕大多數小額貸款公司開放,使得其能夠利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貸款違約信息共享平臺等信息,建立內部的風險甄別和控制機制;(2)成立互助擔保制度,控制信貸違約風險。通過企業(農戶)互助擔保制度,相互幫助選擇項目,相互監督項目實施,相互承擔還貸責任,降低小額貸款發放風險。(3)政府可通過成立相應的批發貸款擔保基金,與小額貸款公司共同承擔批發貸款的風險。
各級政府金融辦,要不斷完善對小貸公司的監督管理辦法,全面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事中、事后監管。調整優化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評級指標體系,強化小額貸款公司信息披露,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定期監管評級及公示機制。引導小貸公司嚴格遵循小額和分散原則。小額和分散兩大原則是防控風險的有效措施。小貸公司要避免“壘大戶”、“傍大款”,切實減少大額貸款的投放比例。雖然經營成本會有所上升,但能夠理更好地和銀行等其他機構開展錯位經營,有效控制不良貸款。
組建小額貸款公司的初衷是給農戶、小企業等弱勢群體“造血”,整體定位是惠農金融,政府就應提供一定的稅收優惠。對此,一是可由政府限定其最高借貸利率。二是多途徑為小貸公司降低運營成本。如享受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融資和運營中的優惠待遇,減免營業稅、所得稅,適當提高所得稅稅前抵扣的壞賬準備金比例,特別是小良貸款的核銷政策。三是要把財政扶持與小貸公司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定位、與“分散、小額”的經營原則掛鉤。如小額貸款公司年度涉農貸款的新增額度,按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償;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農民創業貸款的,對其年度新增貸款按基準利率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等。
小額貸款公司是最貼近“三農”、小微企業的基層金融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手,只要不斷完善治理結構、規范經營管理、嚴格風險評估、防控系統風險,配以各級政府的政策及資金扶持,一定會做大、做強,成為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助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