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冠琪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眼下,獨角獸企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創新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這也是獨角獸企業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原因,并逐漸成為相關學者和政府研究的對象。
獨角獸是西方生化中的生物,不但稀有而且高貴。獨角獸企業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由種子輪基金的創始人Aileen Lee在一篇科技報道中提出的,所謂獨角獸企業,指的就是具有爆發式增長、而且數量稀少且被投資者青睞的創業企業,對其衡量標準通常在創業十年左右,而且企業的估值應超過10億美金。
放眼全球,在美國與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據調查顯示,從2013年開始到今年的3月份,全世界共有獨角獸企業237家。美國企業有118家,位居第一,中國位列次席,共有62家獨角獸企業,英國與印度緊隨其后,分別有13家與9家。如果以行業估值來看,排名第一的行業為金融科技,排名在二、三位的分別是電子商務與軟件服務行業,占總體估值的45%左右。促進企業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就是風投與全球流通式眾籌,而且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互聯網、高新科技與高端制造這三大領域。
我國獨角獸企業大多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進行展開的,絕大部分的獨角獸企業都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座城市。根據行業不同對其進行區分,這些獨角獸企業基本上集中在科技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娛樂、汽車交通等領域,而這些行業恰恰都是以互聯網作為載體而開展的。首屈一指的就是電子商務與文化娛樂產業,二者加一起共有36家獨角獸企業。如果按照位置分布來看,80%以上的獨家首企業都設立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大城市,北京更是以58家獨角獸企業獨占鰲頭,除此之外,北京的獨角獸企業總估值更是高達3361億美金,遠遠超過其他城市。但有一點十分有趣,那就是雖然上海的獨角獸企業在數量上是杭州的兩倍,但估值卻低于杭州。
如果按照創新形態對獨角獸企業進行區分,主要包括技術驅動型與平臺生態型兩種。技術驅動型,顧名思義,是以高科技作為推動力,包括像云計算、區塊鏈技術、大數據等等,企業也絕大多數為高新制造業;平臺生態型則是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平臺構建,不與實體經營進行直接接觸,與第三方為消費者與實體企業搭建的連接橋梁類似。平臺生態型,主要有三個特點,即變現、認可與熟悉,通過IT賦能進而實現金融、經營、營銷三者間的動態聯動。
我們對2018年《財富》榜單中62家中國獨角獸企業進行分析,總結出這些獨角獸企業所具備的特點:
第一,這些企業在起初都有一個雖宏大、但有些遙不可及的遠大目標。這些目標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這種“不可思議”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以此吸引專業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提升團隊的熱情,鼓勵團隊多進行創新,轉移團隊的關注點,使人才能夠齊心協力,將奮斗目標從內部政治上逐步向實現企業共同目標上轉移。這對維護與利益相關者以及創建合作、包容的文化等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許多獨角獸企業都制定了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例如谷歌制定的“管理全世界的信息”,又如阿里巴巴集團制定的“全球領先的采購與批發平臺”的目標,當當網的“敢做敢當當”等等。
第二,我國獨角獸企業都具備與商業模式創新相匹配的技術創新能力。大數據、VR技術、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于發展,為企業發展與創新提供了極佳的技術環境。通過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獨角獸企業呈指數增長,主要包括這幾大技術條件:
其一,就是數字化。企業與客戶、外部環境、與利益相關者之間會產生實時、結構化、且是交互的非定量的大量數字,這些數字還可能包括行為或者是思想。
其二,就是在線化。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社交等)技術,建立一個交易平臺,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并以此與企業利益相關聯者之間能夠實現實時的交流與交易。
其三,就是智能化。這里的智能化指的是企業自身的IT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需要,通過計算,能夠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與產品,更能通過IT系統,實現自動匹配利益相關者,為客戶提供適當的交易價格建設性意見。
第三,這些獨角獸企業都具備良好的社交型、即需即供特征、杠桿資產型的商業模式,這樣以此能夠促進企業呈指數增長。
其一是社交型。獨角獸企業利用IT與金融、產品、內容、營銷策劃等進行連接,讓具備共同信仰、資源、性格愛好、目標的人匯聚在一切,以此架起彼此間溝通的橋梁。
其二是即需即供特征。對于這種商業模式來說,無論是哪一方的利益相關者只要有需求,供給方都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響應。如果商業模式擁有即需即供特征,就能夠迅速對外部變化以及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進行響應,更加有利于制定產品和與之相匹配的服務。但有一點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即需即供必須以互聯網化用戶界面、自學習、運營流程等為前提條件,這樣才能夠進一步確保工作規范與結果的需求。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備成為獨角獸企業的潛力,就可以從行業方向、指數增長、創始團隊等方面進行判斷,對企業所處發展進行綜合考量,能夠初步斷定企業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國獨角獸企業與美國獨角獸企業相比,不僅在數量上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技術創新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在帶領企業向創新發展的路上,中國企業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與發展潛力。從宏觀來看,近些年,我國出臺了許多利于企業創新的好政策,對企業的創業生態非常有利,也是助力成為獨角獸企業的重要原有之一,因此,要加大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這也是未來我國獨角獸企業提升質量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