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盾
(交通銀行合肥祁門路支行,安徽 合肥 230000)
通過虛構貿易循環;簽訂陰陽合同,按高于實際結算價格的合同銷售價格確認收入并結轉成本;貼現費用未計入財務費用,財務費用少記;未合理計提壞賬準備,并且通過調減應收賬款的方式來減少壞賬準備計提等方式虛增公司收入、虛增企業利潤。
導致皖江物流出現巨大債權債務黑洞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大外部原因和兩大內部原因。
1.宏觀行業影響。中國鋼鐵、鋼貿行業產能過剩,鋼材價格頻繁震蕩,暴漲暴跌,鋼價倒掛,進貨企業不同程度的虧損甚至破產。與淮礦物流合作的鋼鐵、鋼貿客戶單位資金周轉出現嚴重困難,淮礦物流資金回籠緩慢,資金周轉困難。
2.銀行前期過度授信,后期銀行壓縮斷貸。前期淮礦物流授信額度使用率達100%。鋼貿行業風險頻發后,由于各家銀行無法掌握真實有效的貿易背景,對企業無法進行全面風險防控,銀行授信額度不斷被收縮,現金流難以為繼,出現到期債務違約。
3.監督懲戒機制不完善。第一,法律法規監督不力。前期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時候不按照《會計法》及現行會計政策標準計提壞賬準備,為滋生財務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違法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機會成本的反差,行政手段來處理會計造假行為力度明顯不夠。第二,行政監督管理欠缺。證監會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實現事事調查,沒有及時發現皖江物流公司債務漏洞的存在。第三,市場監督缺失。從市場監督來看,皖江物流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實際由內部人決定,由內部人委托事務所審查自身,這種審計模式使其審計獨立性受損。而且現在國內審計人員普遍存在業務素質欠佳的現象,知識結構單一,缺少繼續教育也是審計不夠充分的原因之一。
1.公司內部治理模式不完善。一是母子公司信息不對稱。皖江物流這樣的企業集團組織結構復雜,管理環節多,就容易出現“組織失靈”的現象。集團雖然有內部控制制度,重大事項溝通制度,但都沒有落實到執行層面。二是風控系統不完善。企業需要分辨出重點關注風險,淮礦物流應收賬款過高,皖江物流并沒有評估淮礦物流的融資額度,盲目對淮礦物流進行了10億元的債轉股,通過不恰當財務調控給予淮礦物流獨立對外融資和提供擔保的權利。三是內部監督不嚴格。淮礦物流應收賬款一直處于較高數額,直到原董事長離任審計時才發現問題,暴露了對于皖江物流對于其子公司淮礦物流最高管理者人事任免權、職責劃分制度等事宜不完備,沒有系統的機制把控。
2.企業發展規劃有瑕疵,業務模式存在漏洞。皖江物流提出電子商務的概念,其子公司淮礦物流控股重組斯迪爾電子交易平臺,搭建五位一體“鋼廠-倉儲基地-交易平臺-客戶-銀行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交易體系,表面上看真實的鋼貿中交易雙方、中介、銀行都可以獲得盈利。但是,電子商務平臺斯迪爾,股東又是融資擔保方,這就存在先天不足的致命缺陷:除了銀行之外的四方都有違規、違法的動力聯手做局,套取銀行信貸,從而獲得利益。
1.完善公司內部環境。其一,統一構建風險系統評估體系,可以專門成立專門對公司進行風險管理的部門,通過結合子公司實際情況,及時識別并評估企業的內外部風險,確定相應的風險承受度。重視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通過選擇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人進行內部審計來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其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協調機制。母公司與其子公司應該成立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幫助他們共同協作,淮礦物流應該在皖江物流的批準下進行每次戰略決策,并且接受母公司的監督,皖江物流也應該不定時間對其子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詳細審查,幫助有效信息溝通。
2.加大政府監管與懲戒力度。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度公司舞弊、社會外部審計的懲處力度,提升舞弊成本。加大對財務負責人的獎懲力度,完善相應的民事賠償制度。
3.防范重點領域的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程中,務必關注容易發生財務舞弊的重大的風險錯報領域,諸如持續經營假設是否適當、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關聯方交易的真實與合理等,尤其首要的就是收入確認的問題。
本文以皖江物流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案例系統分析舞弊手段,認為加強對公司的內部治理,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包括股權結構和董事會結構,避免“獨裁者”的出現,強化監事會的職能,形成權力的抗衡;在對公司集團內部進行審計過程中,建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注冊會計師應該關注并重視重點領域的審計封風險;三是加快公司治理的外部機制建設,加快法制化建設,加大監管力度和效力,加大對有任何財務舞弊行為的上市公司的處罰力度,增加其舞弊成本。在整治的過程中將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督結合起來,雙管齊下,有針對性的預防或治理一些財務舞弊行為,才能使得財務舞弊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