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靜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11)
近幾年國內許多電商企業開始涉足國外市場,更多外貿型企業也提高了電商的應用范圍,跨境電子商務被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2015年3月7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積極推進貿易方式創新,支持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商務部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境內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超過20萬家,涉及的行業包括機械、五金、服裝等等。
近幾年北美和歐洲作為電商成熟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變化不大,反倒亞太、南美和東歐這樣一些新興市場份額不斷增大。國內以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網站為代表,跨境電商的市場銷售額也是穩步遞增。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稱,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額約3.1萬億元。根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電商交易額達到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6%,增速遠高于傳統進出口貿易,滲透率達27.35%。根據此前阿里的數據測算,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萬億,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6.44%,滲透率達37.6%,未來跨境電商發展市場空間巨大。
面對現在貿易全球化、交易電子化的市場經濟環境,跨境電子商務對于企業國際貿易活動影響越來越大,對外貿交易額有長期明顯的促進作用。跨境電子商務沖破了國家間障礙,使國際貿易更加快捷有效,提高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并且節省了營銷成本,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對于一些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企業有著重要的作用,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企業間的共贏互利。
Lal(2004)研究了電子商務與出口行為,他對印度51家企業在20世紀最后20年的調查研究表明,采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起沒有采用電子商務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更好的經營成果。Friedman(2006)認為當全球化進入“全球化3.0”的最高進程階段時,“世界是平的”。全球化是資本、技術和信息超越國界的結合,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軟件的不斷創新,鼠標輕點,不管身在何處都能輕易調動世界的產業鏈條。
John Humphrey(IDS)等人在2003年3月的一份文獻報告中上就發展中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做出了明確的分析和介紹。他們區別的說明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存在的差異跟所注意的東西。UNCTAD說:“發展中國家企業計劃參與國際貿易,并且通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結合來發展電子商務平臺的模式,來保持他們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優勢。”所以信息的綜合資源將成為電子商務競爭的主要條件。B2B模式對發展中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將會起到推動型的作用。他們還指出使用互聯網可以減少地理距離的影響,提供更好的最終市場信息,降低記錄信息的成本。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公司主要使用的是B2B的模式,但是主要的用途是加強現有的業務關系和深化供應商和買家之間的整合。這個政策框架的重要意義在于他們能夠預測一些未來的效益。小公司的電子商務建設僅僅局限于購物平臺而不是信息交互平臺,缺少互動的電子商務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而正是這樣的電子商務發展現狀,也就預示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具有良好的前景,會衍生出適合他們的方式,其間包括物流配送,人員分配,信息整合等問題。
我國自1990年開始從事EDI研究、啟用和推廣,從而拉開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序幕。我國外貿企業較早開始電子商務的嘗試,但目前國內有關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
李冰潔(2011)在對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和影響的研究中通過對以下幾個方面的闡述,說明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既給國際貿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提供了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第一,國際貿易的運作環境將發生變化。第二,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將發生改變。第三,國際貿易的競爭方式將有所不同。第四,促進中小企業更好地進入國際市場。
王奕森(2011)通過對貿易主體,貿易手段,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分析來闡述了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他指出,電子商務使我國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得以擴大。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廣泛應用,產生了大批向世界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虛擬”公司。而交易工具,付款方式和交付方式等貿易手段也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發生了改變。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我國跨國企業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信息源源不斷的傳播給受眾群體,使全球顧客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公司相關信息而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在瞬間以極低的運營成本和直通個人的特點將品牌信息準確無誤地發送給事先設計好的群體,這無疑可以增強全球客戶的品牌認知和偏好,使品牌形象信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的范圍內得以傳播,提高跨國企業美譽度。
通過對國內外文獻閱讀總結發現,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近幾年才漸漸興起,研究逐步增多,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與跨境電商有關的稅收研究,法律問題研究,物流問題研究,定價問題等;對跨境電商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的研究較少。
筆者未來的研究方向結合公司進行個案實證研究,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問題提出創新性建議。通過在研究中搜集梳理研究資料,對電子商務理論、跨境電商理論等方面的知識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和掌握,從跨境電商運營效率出發研究如何應對跨境電商相關問題,為跨境電商研究領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探索,豐富目前關于應對跨境電子商務問題的研究。
電子商務在全球已經無處不在,我國近幾年跨境電商發展迅猛,但我們不得不關注到跨境電商中存在的問題。
以當今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來看,發達國家具有明顯的優勢,且應用水平也相當地高,在相關的服務貿易領域也占據了主導地位。在中國,由于在貨源的管控上,存在許多不規范的行為,假冒偽劣產品、售后服務不能兌現、支付困難等現象,使顧客對跨境消費心有疑慮。中國許多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淡薄,出口的商品許多都是低價值商品例如服裝、3C商品等,知名品牌少,難以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品牌忠誠。然而,今后國際貿易的必然發展趨勢是電子商務,所以我們要提高電子商務的競爭力,解決跨境電商的多方面問題,包括交易信用、物流運輸、跨境支付等方面,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在國際競爭提高競爭力。
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相對落后;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沒有引起我國廣大企業的普遍重視,特別是在傳統的非外貿企業和廣大的中、小企業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存在著目標市場開發存在盲目性,物流、采購等成本難以控制等問題,降低了銷售盈利。跨境物流與國內物流相比,具有用時長、周期久、成本高、響應慢等弊端,勢必會增加物流運輸的風險,在跨境點上的發展和管理理念上應該與時俱進,從而保證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電子化交易與傳統的紙上交易相比存在著風險。電子商務中存在著安全、信用風險等問題,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缺少相應的法律環境,法律法規尚未健全。所以企業要開展跨境電商要對所有的問題有所了解,通過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完善,在未來獲得良性的發展。
2018年7月13日,中國的跨境電商行業迎來一磅重大利好:國務院會議決定在北京、呼和浩特、威海、珠海、東莞、義烏等22個城市新設跨境綜合試驗區,這也是國家設立的第三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持續推進對外開放,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在政策的引導下,跨境電商在物流、倉儲、通關等方面將會更簡化流程,完善通關一體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推進更加審慎有效的監管創新,這對于中國外貿企業有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總體來說,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將給本國大中小國際貿易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但同時也為全球國際貿易改革創新帶來新的契機。所以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符合國家政策和時代需求,是一個有實用價值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