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波 李雪喬
(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企業在發展中出現債務難以償還,直接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發展、經營狀況以及信譽等方面的問題[1]。因此許多上市公司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債務重組公司的數量也逐漸增加,在近幾年達到一個高峰時期[2]。
澳柯瑪公司于1987年在山東省青島市成立,200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簡稱澳柯瑪。澳柯瑪以制冷、生活電器、電動車為主要產業,同時兼顧其他多業務綜合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創新性、梯度多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澳柯瑪自身的規模和實力無法與海爾等企業相競爭,所以一直以來倡導的投資戰略為差異化投資,致力于尋求家電行業的”縫隙項目”,企業將大量資產押寶于鋰電電動車行業、海洋生物行業。
隨著家電行業迅速發展,競爭壓力加大,作為公司的立身之本的冷柜產業利潤趨薄,行業地位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加上南方鋰電企業隨之崛起,公司的鋰電、海洋生物產業未如期給企業帶來增長點,對澳柯瑪的市場發展形成擠壓。澳柯瑪采用非關聯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經營戰略,將巨額資金用于未知的鋰電、海洋生物行業領域,增加了投資風險,出現了投資決策失誤以及企業負債過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澳柯瑪選擇債務重組。
在2012年4月,中國農業銀行與澳柯瑪簽署了債務重組協議。此次債務重組屬于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債務重組,協議主要包括農業銀行同意澳柯瑪在2013年1月6日前履行償還18235萬元以及利息1500萬元的還款義務后,將減免澳柯瑪所欠16512萬元利息及至本息清償日止的新生利息。澳柯瑪在青島市政府的幫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2013年1月6日,澳柯瑪償還完畢了上述欠款,發布了關于債務重組的履行公告,完成了債務重組。
根據新的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債務重組獲得的收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一規定為上市公司債務重組帶來積極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會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操控利潤的可乘之機。澳柯瑪正是借助于這一規定優化企業資產,將這部分利益直接作為營業外收入計入利潤表。
根據澳柯瑪財務報告,發現債務重組后總資產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降低,說明公司的資金的周轉速度加快,周轉效率提高,庫存的變現能力也提升。正是因為進行債務重組減輕了公司2億多的債務,減輕了公司的負擔,提高了公司2013年度的融資水平,實現的經濟規模和實現商業目標優于2012年。
從債務償還指標來看,重組后負債比重下降,澳柯瑪產權比率下降明顯,股東權益比率上升,資產負債率降低,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增加且均處于正常水平,澳柯瑪通過債務重組償債能力有了相應提升,優化了澳柯瑪的資產負債結構,獲得了更多的資金用于企業發展,使公司資產的質量得到提升。
澳柯瑪進行債務重組,按照相關的債務協議將其相關的不盈利業務進行整改或停止,優化了企業的業務結構。公司在實施債務重組,優化了企業的資源配置,提高了業績水平,整體的治理結構和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總體來說,澳柯瑪此次債務重組是成功的。
根據澳柯瑪財務報告,債務重組后的財務費用下降,公司的債務重組收益采用了分期確認的方法,2012年和2013年分別確認一部分。2012年度確認了8772萬元的債務重組收益,但在2012年澳柯瑪沒有將本息全部償還完畢,這種做法是讓人深思的。按照謹慎性原則,在還沒有完全將本息清償之前,2012年不應該高估收益。而且,分期確認容易引起不同會計期間的盈余操縱收益。
企業面臨財務困難進行債務重組,想通過債務重組擺脫企業當前的困境,但是忽略了企業短期發展目標應與長期發展目標一致,沒有兼顧中小股東和大股東的利益,澳柯瑪公司這種分期確認收益在不同會計期間的行為可以看出,公司債務重組的重點忽視了提高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反而局限于尋求短期發展績效。
根據債務重組準則規定,上市公司進行債務重組的前提是出現財務困難,而我國對于企業財務困難的范圍缺乏明確定義[3]。若對財務困難的范圍明確規定,這將為會計人員合規操作提供了更為詳細的法律依據。我國的會計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在許多具體層面仍然無法可依,我們應持續完善會計準則,繼續對理論進行探討,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準則準確全面地落實到現實操作中,為債務重組提供更加完善的準則環境。
上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和市場相關部門的監管幫助,例如在債務重組過程中,相關市場和政府部門應該不斷加強監管,讓債務重組活動在政府的管理下科學有效的進行,并且在市場的有序引導下穩步發展。加強監管還能保證債務重組的透明性,將定性考核指標和量化指標結合起來,通過相關債務重組的信息披露等行為來提高行業整體債務重組的科學性、規范性。
公司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企業應在遵循謹慎性的原則下,兼顧中小股東和大股東的利益,企業的短期以及長期利益,保持企業的長遠發展。根據澳柯瑪的履行公告,履行完還款義務是在2013年1月6日。依據謹慎性原則對于重組引起的收益應在這個時點即2013年確認重組收益,收益的金額等于上述兩部分利息之和。只有企業時刻遵循謹慎性原則,才能保持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