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北京 100029)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經濟也蓬勃發展起來,在市場經濟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互聯網經濟是指在互聯網條件下產生的全部經濟活動,主要包括互聯網+實體經濟、移動互聯網經濟、網絡電子商務、網絡廣告營銷業務、互聯網金融、搜索引擎業務、社區視頻營銷、網絡游戲及第三方支付業務等。互聯網經濟作為網絡信息時代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式,有一定的創新優勢,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問題和漏洞,如信息安全和資金風險等問題,需要解決和處理。因此,我們需要對互聯網經濟的現狀和發展進行研究和探索,合理的規避風險,保證經濟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我國的互聯網經濟的綜合水平。
我國互聯網經濟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征:第一,互聯網經濟受到網絡交易形式的影響,各種經濟業務和服務的產生與傳播都在信息網絡中進行。第二,互聯網經濟具有顯著的外部性效應特征,目標用戶人群越多和數據系統越安全可靠,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第三,互聯網經濟還表現為產品的數字化,網絡消費積分制、芝麻積分、K金積分、信用積分和商城積分等數字化經濟形式。第四,互聯網經濟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能夠體現出更重要的作用,資金流、服務信息流、物流的高度融合促進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第五,互聯網經濟表現出統一的標準性和制度性,解決了金融產品之間的兼容性問題,衍生出多種形式的互聯網經濟產品[1]。
通過對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現狀進行分析,互聯網經濟即有明顯的網絡優勢,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需要及時的處理和糾正。互聯網經濟是通過互聯網產生的經濟模式,包括產品、服務等企業構成的經濟形式,是依賴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進行開展的,如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聯想、華為、微軟等企業經濟都是依賴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
在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互聯網經濟與電子商務相結合,電子商務趨向一體化,與其他產業合作產生的新型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同時,電子商務也是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能夠將線下經濟轉移到線上經濟,通過網絡渠道將信息呈現,再由客戶根據呈現的信息選擇服務內容,完成交易需求,形成完整的經濟產業鏈,即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也節約了客戶的消費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其主要的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互聯網經濟在各個領域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時有發生,互聯網系統漏洞、黑客和病毒入侵頻繁出現,給互聯網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安全隱患,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對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第二,互聯網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不成熟,相關網絡經濟法律法規不健全,社會誠信道德約束能力偏弱,起不到很好的制約作用,限制了互聯網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發展。
第三,互聯網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表現為我國的互聯網經濟在東部地區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明顯高于西部地區,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于鄉村發展,一線城市的網絡寬帶基礎設施明顯比二、三線城市的更加健全和完善[2]。
根據以上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互聯網經濟的缺陷分別表現為網絡信息安全、經濟發展失衡、整體發展水平不平衡等問題,還可以表現為某些互聯網經濟業務創新性能力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于我國互聯網經濟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可以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能夠起到有效解決問題的作用,促進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政府需要對互聯網經濟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方案,既要提供適當的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對互聯網經濟業務進行創新,又要建立嚴謹高效的風險防范管理機制,健全互聯網經濟市場的法律法規政策,提高互聯網經濟市場的進入規則。目前大多數的企業還存在探索創新階段,政府可以通過企業的信用等級,經濟規模,業務范圍等,建立安全可靠、風險可控的信用平臺系統,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經濟規模,提升企業的信譽度和知名度。
企業根據互聯網經濟制定內部管理機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企業內部經濟從業人員進行監管,嚴格把控用人標準,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定期進行職業能力培訓和測試,提高企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另一方面是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對經濟交易規則,經濟交易的信用評估機制,金融監管機制等進行制定,引入第三方交易平臺評分機制、獎懲機制、投訴舉報機制和公告稽查制度等,既可以補充政府監管的缺陷和不足,又能夠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整體經濟實力,使企業的經濟業務在互聯網環境下正常開展。
在社會大眾層面中,監督管理部門和行業聯盟協會組織等,都對互聯網經濟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監督和管理作用,即可以加強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標準化建設,又可以促進產業間經濟交易和經濟規模增長,提升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大眾還可以對互聯網經濟提出保障信任機制、評價機制、保險機制、安全機制和法律保障機制等,進一步建設有組織性、代表性的經濟管理體制,同時對互聯網的經濟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能培訓和監督,深入貫徹互聯網經濟與法律法規背景下的融合,確保互聯網經濟穩步健康的發展[3]。
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僅局限于傳統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等形式,互聯網經濟逐漸成為新型的社會市場經濟,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前景是非常樂觀的,互聯網經濟即將發展為多位一體的電子商務模式,包括社區交易、通訊設備、搜索引擎,視頻游戲、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交易形式。
根據中國互聯網細分行業不同時期年均增長率統計,網絡游戲交易金額增長約55%,B2B電子商務交易金額增長約65%,網絡購物交易金額增長約110%,搜索引擎交易金額增長約45%等,可以看出:網游、電子商務、網購、搜索引擎業務是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的重要目標。同時,互聯網經濟產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模式更加多樣化,電子商務網上購物平臺經濟交易更加深耕細作,體現用戶關懷,用戶需求分流,群體細分化走向明顯,B2C,B2B成為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網絡支付繼續保持增長,如京東支付形式有POS機支付、信用卡分期付款支付等,行業前景廣闊。
互聯網經濟發展趨勢還體現出移動互聯網的優勢,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階段性成長,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趨勢明顯,營收風向為主要的合作形式,進一步促進互聯網經濟和移動互聯網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訴,我國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信息安全和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第一章是通過對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背景進行調研,了解互聯網經濟的相關內容;第二章對我國互聯網經濟的基本特征及現狀進行分析,明確研究的目標。第三章對我國互聯網經濟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如互聯網經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系統漏洞、黑客和病毒入侵頻繁出現,互聯網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不成熟,網絡經濟法律法規不健全,互聯網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第四章提出關于互聯網經濟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及措施、政府應該對互聯網經濟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企業應該對互聯網經濟制定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社會大眾應該對互聯網經濟進行推進和監督。第五章論述了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前景,結合網絡優勢,促進互聯網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本次研究內容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進行完善和補充,后續會根據互聯網經濟現實狀況和發展進一步的探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