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昳昊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從理論上來說,“內涵式發展”是相對于“外延式發展”而言的,所謂“外延式發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它強調的是數量增長、規模擴大、空間拓展,主要是適應外部的需求表現出的外形擴張。而“內涵式發展”強調的是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對此筆者認為,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路徑,實現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升:首先,注重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相結合;其次,注重專業技能教育與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再次注重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相結合。
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首先必須注重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結合。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6年教育部與科技部聯合發布了《中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對全國近2000所普通高校的創新能力進行了總體評估監測。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中國高校科技研究與開發(R&D)人員全時當量為35.5萬人年,比2006年增長46.7%,居世界第一。高校R&D經費內部支出不斷提高,2015年達998.6億元,是2006年的3.6倍。目前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31個,占全國的60%以上;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7個;依托高校建設了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38個。建有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9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618個、教育部工程中心410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48個。高校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項。高校牽頭承擔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在暗物質、干細胞、量子通訊、超級計算機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標志性研究成果。
從《報告》來看,我國高校在科研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現在很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對此,筆者認為,高水平的科研應該與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相結合。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同樣是高校的本職工作,而人才培養應該說更重于科研創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校應將科研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鼓勵教師帶動學生創新,構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首先必須注重專業技能教育與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我們的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作為一個高校教師來說,我們的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培養,基本上都具備了較好的專業能力。但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卻未必和專業能力一樣,可以說是參差不齊。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是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注重專業能力的學習而輕視了綜合素養的培養。筆者在一次在與一位美資企業任財務經理的同學交談中,這位同學提起了一件小事,就是她有一次讓手下的一名員工去車間拿一份成本核算的資料,結果這個員工去了一個小時后回來答復她說車間并沒有這份資料,她沒動聲色,讓另外一名員工去,這名員工僅15分鐘就取回了這份資料。筆者問她為什么會這樣,她說,這就是溝通能力的問題,第一個員工根本沒法表達清楚她要的是什么資料,當然是拿不到的。可見溝通能力對一名職場員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樣重要的還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法制觀念、團隊精神等統稱為綜合素養,這些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潛移默化的長期積累,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授,更需要學生的思考與吸收。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師德水平,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并印發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規范》分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6個部分。同時,各高校也紛紛出臺各自的教風建設實施方法,狠抓教風建設,這些對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筆者認為,我們在狠抓教風建設的同時學風建設也必須緊步做好:首先要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對學生的曠課、遲到、上課開小差、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要予以嚴肅處理,對此,應賦予老師更多的權利,讓老師有權對發生這些行為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懲戒,當然為了把握好懲戒的尺度,學校應出臺具體的規章制度,并由老師和學生輔導員共同執行。其次,高等學校要加強校園的文化內涵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風氣,再次,學校要嚴格把控教學質量,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排名前一百的高校,2014屆畢業生順利畢業的比率是95%左右。而與之相比較,日本高校近幾年的畢業率大概在70%左右,澳洲大學本科畢業率大概在75%到80%之間,而美國則是發達國家中大學生畢業率最低的,六年內能夠拿到學位的只占56%。從數據上來看,我國高校的畢業率是遙遙領先的,但是這是否能說明我國高校畢業生的質量就好呢,恐怕這個問題還是值得商榷的,我國的高校迫于就業率指標的壓力(即使該學生當年不能畢業,在統計該界學生就業率的時候也要統計在內),很多高校不得不給出很高的畢業率,因為不能順利畢業就意味著不能順利就業,那么會直接影響該專業的后續招生。對此,筆者認為,要提升高校教學質量,一是要先對高校的就業率松綁;二是要建立專業考核標準,對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專業測試;三是要加強畢業論文的考核力度,各高等院校要建立專門的學術委員會對學生的學業能力進行考核。最后,要積極推進學生的社會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與學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結合,從而真正地理解所學知識,并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既是黨和國家對高等學校提出的要求和指針,更是高等學校發展的內在需求,高等學校要積極應對新的歷史時期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積極探索,尋求自身內涵式發展的前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