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君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 401520)
從社會的角度出發,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按照市場上崗位需求的條件,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培養,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實踐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逐漸突出,已經成為教學中重要的環節。現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創新型人才成為需求的缺口,實踐教學能夠培養更多實用性的人才,成為教學中的關鍵性環節。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提升教育的質量,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學校的教育機制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職院校辦學不再像原來那樣盲目效仿,重點突出辦學的特色,才是高校得以制勝的關鍵。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就要求高校具有自己的特色,培養出有特點、創新型的人才。高職院校辦學的特色一方面從學校自身理念出發,另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充分調研市場的需求,按照市場的需求形成自身的特色,形成個性鮮明的、差異化的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辦學最現實的任務是向社會提供專業化的人才。因此,人才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取決于畢業生是否符合崗位的需求,也就是能否勝任市場中所提供的職位。當學校的學生專業能力較強,職業素養高,能夠圓滿完成工作中的各項任務,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也就證明學校的培養機制符合市場的要求和檢驗,學校的認可度就會大大提升。因此,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注重對人才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要重視實踐科目的設置,在實際情景中鍛煉學生,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的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具有操作技能的創新型經濟管理人才。
學校開展教書育人工作的最現實的目標和歸宿是實現就業,服務社會大眾。通過就業學生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也能更好地服務社會。而且對高校進行評價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考察學校的就業率和學生的就業質量。從就業率也能看出學校培養的人才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主要看畢業生是否能夠勝任社會中的職位,在日后工作中的潛能有多大。
對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基本方向,是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原本應該引起學校師生的高度重視。但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各種因素和條件,實踐教學環節被弱化,甚至被忽視。實踐教學并沒有完成自身設定的預期目標。因此,文章對高職院校中經管類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對策,對同類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對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中,通常學校會安排一些專業實踐教學課程,也會安排校內和校外的崗位實習。但是這些通用性的實習和課程難以滿足社會對經管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學生在實際中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需求和供給難以匹配。而且大多數學校認為學生畢業后可以進行實習,在畢業后再培養實踐能力,這一錯誤的認知導致學校忽視校外實習,學生自然也并不重視校外實習。另一方面,學校在校外實習的經費投入比較少,對校外實習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不少院校為了逃避責任,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實習機會,導致實習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而且實習質量不佳,往往更重視形式,沒有真正地學習和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在一些工科為主的高職院校中,按照工科專業的實踐模式制定經管類專業的實踐實習教學計劃,沒有從經管類教學的實際出發,忽略了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自身的特點,缺乏針對性和專業化,導致教學模式固化、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管理方法簡單。
對校內和校外的資源沒有進行合理的整合,無論是校內的實訓課,還是校外的實習,都沒有納入整個教學計劃的目標之中。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既沒有區分也沒有進行更好地結合,導致大多數學校課程仍然遵循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使得實踐教學被弱化,實踐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多樣性不突出。校外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沒有有效整合當地的企業資源優勢,對校外實習基地的利用率不高,學生校外實習實踐的時間安排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存在一定的沖突,學生無法真正參與打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對學生提升實踐工作中的各種能力作用并不是很大。此外,在高職院校中,學生實習實踐的時間和校內課程時常發生沖突,學生要想參加校外實踐,就會影響校內課程的進度,很難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
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雖然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花大價錢購買經管類專業的軟件和企業模擬沙盤,不斷提升自身校內實訓的水平,希望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但在教學資源的利用方面,由于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課程安排的時間有限,學校較少統籌考慮實踐教學計劃的要求與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使得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與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軌,從而導致培養的人才和市場的需求不符。
此外,不少實踐教學軟件更新上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很多教師不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導致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校內實訓的延伸性較差,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由于學校和企業之間缺乏密切的聯系,沒有形成穩定的實習基地,學生的校外實習大多依賴自身進行尋找。校外實習涉及的因素較多,存在不可預見的安全性問題,學校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經費上面也存在不足的現象,難以找到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對學生的校外實習很難進行管理,也就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參差不齊。在社會上,很多企業雇傭實習只是為了解決短期的用工短缺,利用廉價的勞動力,雇傭大學生為短期工進行實習,其工作的內容與學校實習的目的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在實習中僅僅能夠學習到簡單的、沒有技術含量的簡單操作,并沒有實現專業技能上的真正提升。有些企業是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鍛煉,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校外企業教師指導和實習狀況信息的反饋,對校外實習生的管理不嚴格,存在管理松散的現象,也達不到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
上述問題的出現是諸多因素所導致的,是多重原因錯綜復雜的結果。有些高校對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不清晰,校內實訓遠遠落后于實際,實訓場地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時間安排存在不合理,校外實習基地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經管類專業即存在通用的技能,也存在專業化的技能,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應根據學校實踐條件、師資力量和區域經濟資源情況,結合不同專業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重視差異化的培養。
高職院校應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審核校企深度融合與合作。學校應籌建實踐教育工作委員會,邀請政府管理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行業專家參與學校經管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的打造,深化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校外實習的機會。加大校企之間的合作力度,可以有效解決校內外教師培訓、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利用當地政府對大學生實踐與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形成符合自身辦學特色的實踐教育校企融合發展模式。
對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要完善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培養體系,并制定健全的評價機制。經管類專業實踐教育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兩個方面,其中,基礎技能訓練主要是滿足學生的基本的實踐能力的需求,而專業技能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最后通過校外實習,走向真正的工作崗位,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升,為日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經管類專業在實踐教育教學體系的建設中,還需要包括專業技能競賽、創業大賽和第二課堂活動等相關環節。既要在課堂上保障教學質量,也要利用多方平臺為學生提供鍛煉和自我提升的機會。結合專業課程教師、輔導員、實訓指導教師等多方面的意見,對學生的實踐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細化管理,對學生的實踐水平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和團隊建設,是學校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一步。首先,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實踐,不斷地鍛煉和完善自身,將自身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完成雙師轉型。其次,大力引進相關企業家和行業專家,為學生開展相關專業技能的講座或培訓,構建兼職實踐教學隊伍。最后,通過校企合作機制,鼓勵校企合作共同承擔橫向課題,提升教師科研水平和實務經驗。加強實踐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用于校內實訓室基地建設,打造名師工作室,形成校內創業項目孵化基地,確保各項實踐教育活動能夠按質按量完成,保障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通過上述項目的開展,以創業項目和創業團隊組織為紐帶,加強師生愛課程建設和創業教育研究方面的合作和探究。在項目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創業、實踐活動,能夠與多個領域展開交流和學習。學校應鼓勵二級學院積極指導與孵化創業項目。加強各二級學院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開展符合各院需求的講座、競賽,進一步推動實踐教育的深入發展,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在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實踐教學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關鍵性環節,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應充分考慮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加大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深化對實踐教學的改革,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為社會提供需求匹配的經管類專業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