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來
(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
任何一個企業集團都可以比喻成一個復雜運轉的系統,子公司是各個器官,母公司是大腦,而現金流則是這個系統的“血液”。沒有正常健康的血液系統,整個系統不可能正常有效地運作。嚴真紅(2001)認為金融風險是客觀的,全面的,不確定的,有共存與激勵功能的。王義(2013)認為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流程的各環節之中,表現為投資風險、籌資風險、資金收回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因此,企業的資金鏈和現金流對于整個企業集團的全面發展與壯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作為一個集團公司,風險控制與資金管理必須要考慮到每個子公司的資金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往往對財務部門有很高的要求。
而集團企業中的各個分公司的風險往往是相互聯系的,某個子公司的財務危機往往會引起整個集團企業的財務信用危機。換言之集團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整體聯動性和傳遞性。
許多企業集團在近幾年來迅速擴張,盲目地多元化投資。投資根本不相關的產業。原因主要是整個集團沒有明確的戰略計劃。這種投資的失敗原因在于企業沒有做好前期對市場的調研工作和對自身財務狀況的系統分析,并且各個子公司之間的投資戰略沒有協同起來。比如有的公司對固定資產大力投資的同時忽略了資金成本,導致資金的流轉出現問題;某一子公司在進行投資時沒有與其他子公司的資金戰略協同起來導致其他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另一方面新的投資項目收益率往往很低,公司的資產負債比率也會增大,給集團公司造成巨大的壓力。進軍新領域時,不同的行業的技術基礎和環境不一樣,需要的財務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以及人脈關系都不同。比如澳柯瑪和白云山制藥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
比如某些企業集團因為市場競爭太激烈,企業會把高新產業拓展作為發展的途徑。但這些企業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根本沒有仔細地考察被合并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行業情況,缺少嚴密的合并計劃,造成的結果是資金流斷裂或者不能高效運轉。同時,并購給企業造成很大的財務負擔,很多被并購的目標企業的負債率超過了80%,或經營狀況已經出現嚴重問題,最終結果是過渡膨脹的資產負債規模大大提高了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和并購的目標企業集成成本完成后是非常高的,人,錢,力都需要很大的投資,這將導致企業負債率較高從而大大增加集團的風險。結果往往是在不良資產剝離以債務清償等過程中破產。巨人、活力28都是這樣的例子。
往往許多迅速發展的集團企業,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風險管理人員、領導風險意識淡薄等原因不能及時地建立起能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李燕(2008)還認為建立高效的風險預警系統和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指標體系也十分重要,可以規避或延緩危機發生。江兆俊(2013)補充到:財務預警系統要短期和長期兩種分別來建立、強化評估和審計的過程、保持主業發展同時利用閑散資金。我國許多集團企業都是由國有企業轉換而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中形成的習慣使得領導層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往往做得不夠,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是財務風險信息共享效率低。當一個集團企業逐步擴大的時候,所屬的子公司越來越多,同時掌握較多公司的財務風險信息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時,集團內各公司共享的財務信息往往僅僅是財務報表,而很少從集團整體來分析其遇到的風險和財務狀況。
對于集團企業來說,企業還是應該把主要精力財力主業上,先在原有的領域努力將技術和市場占有率都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是集團企業在發展新行業之前的重要因素之一。于富生等(2008)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探討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對企業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影響。某些集團企業可能由于子公司涉及的行業較多,而將財力和精力較分散地放在各種不同的行業上,最終導致公司的資金鏈面臨較大的壓力。先在某一個擅長的行業里達到了一定的地位,可以使得該集團有對風險非常強的抵抗力。
張敏慧(2009)認為企業集團因其特殊的存在形式使其風險管理具有特別之處,她認為要重點關注集團企業內部的關聯性和協同性,相對集權的風險管控形式更有利于集團企業的健康發展。
子公司應該每周每月編制現金流量報告,然后通過集團企業建立的網絡信息平臺發給母公司進行審核。集團的母公司要對子公司的現金報告要進行認真審核,對報告中不合理或者超支部分要進行更加仔細的審核并且查明原因。特別是對于子公司金額大的投資計劃要特別謹慎,應該協助子公司對合作單位的信用度做好前期的調查。通過審核子公司的周、月現金報告母公司可以有效控制整個集團的資金情況。
要做到現金流的完好,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而這種防范措施一定要站在整個集團企業的角度進行。合理的預算和有效的執行通常能使得企業集團一定程度上規避部分的財務風險。同時,子公司的財務部門必須與母公司的財務部門密切合作,如果在整個過程中,子公司可以將子公司的投資融資計劃與母公司協調起來,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現的資金短缺或者溢余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