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 黃超
【摘 要】 本文介紹了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 換位 研究性教學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提出
(一)理論基礎
美國著名學者喬尹斯和韋爾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的課業、選擇教材、提高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或計劃”。[1]我國的本科教學模式一直以來被定位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上,并且已成為大多數教育教學管理者的思維定勢。這種以教師為中心,一切全由教師安排的教學模式,使大學生成了被動的木偶,毫無積極性可言。[2]
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其核心內容是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積極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關注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3]國內有學者研究發現研究性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課題研究相結合,課程內容圍繞課題研究來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4][5]
(二)現實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一般為大班授課,課時少,學生多,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的需求和參與程度各異,許多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枯燥乏味,實際教學效果也不太好。故我們認為更適合采用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
二、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初步應用
在近幾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 ,我們嘗試采用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研究以下內容: ①分析、制定本課程教學目標:大一新生初入大學往往面臨如何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因此在教學目標的選擇上以新生常見的學業困惑、人際交往、個人成長等方面為主。②設計新型的研究性課堂教學教案:以課程主題為核心,問題為驅動,創設情境,設計多媒體教案與教學講義。③ 形成新的教學進程結構:采用“學生備課、講課-老師指導、聽課、點評-師生討論、同學間辯論-考試”的形式。④ 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實施:在指導老師的督導下,充分發揮主講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首創精神,實現師生、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⑤教學反饋與效果評價:根據主講學生的自我反饋、問卷調查、師生座談和專家評價等,評價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模式。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開展換位研究性教學:
1、創造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在講授每一課之前,預先布置任務,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建議一學期內形成相對穩定的小組)分別到講臺上講授課程內容。為了能講好課程,每個學生都會提前將課程內容弄懂、吃透,并與小組的其他同學進行分工與合作,這就達到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目的。
2、將教學任務角色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講解“人際關系”相關內容時,預先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分組討論,發揮各自的想象,編寫“如何化解寢室矛盾”小劇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室表演。這種方式不僅貼近日常生活,更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
3、教師要扮演好導學的角色,促進學生的學習。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安排一定的程序,將活動有機地分步驟進行,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每個學生先需自學、預習并弄懂將要學習的內容,收集資料,然后小組討論角色安排,交換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小組意見,每個小組參加全班活動,教師根據各小組的意見及全班活動后作最后的總結與評估性的發言,允許不同意見的個體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之間可以不斷碰撞,將主題不斷深化,促進學生深入學習。
三、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的評價與總結
在模式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自編問卷調查、學生座談、專家評價、師生互評等形式,對該模式進行綜合評價。調查結果顯示:95%的大學生認為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習是自身的需要,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的好方法,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表達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養,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基礎。可見這種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是值得進一步推廣的。
【參考文獻】
[1] 桑青松.當代西方社會型教學模式理論對高師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科學,2003,(3):33—37.
[2] 韓雅麗.本科教學模式創新及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7,(2):120—121.
[3] 換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研究生課堂教學中的實驗[J].鄧云龍,肖長根,唐秋萍,潘辰,湯炯,常憲魯,袁秀洪.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04).
[4] 趙志衡,李蕓,張榮嶺,王立欣.“嵌入式電力參數測量系統”課程的教學實踐[J].南京: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04: 100-101 + 120.
[5] 傅強,楊艷. Launch Pad 口袋實驗平臺[M].上海: TI 大學計劃嵌入式微控制器技術叢書,2013.
作者簡介:姚瑞(1985—),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碩士,湖南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訊作者:黃超(1990-),男,湖南衡陽人;研究方向:企業管理、醫藥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