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動線技能大賽作為全國職業院校裝備制造大類傳統賽項,從2008年舉辦至今已有十余年。大賽考核內容涵蓋可編程控制器、傳感器、液壓氣動、觸摸屏和工控網絡等多項自動化技術。參賽院校眾多,已成為高職院校自動化人才培養水平的試金石。文章從弱電類專業PLC課程教學內容選取與自動線競賽指導的角度,嘗試找出競賽關鍵技能點,并將其融入PLC課程教學中,探討兩者良性互動措施,對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了總結,指明了改進方向。
關鍵詞:自動線技能大賽 PLC課程 教學互動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a)-0190-02
自動線職業技能大賽從2008年舉辦至今已十余年,該大賽依托亞龍335B實訓裝置,考核內容涵蓋了可編程控制器、傳感器、液壓氣動、觸摸屏和工控網絡等多項自動化技術,綜合性很強。通過大賽能很好地檢驗選手的團隊協作能力、自動線系統設計、安裝、調試、運維等工程實施能力,引領高職院校自動化人才培養,為企業輸送自動化高端技能型人才[1]。
1 自動線大賽考核的關鍵技能點
自動線大賽要求參賽選手在規定時間內,按任務書要求現場操作YL-335B自動生產線裝置方式,完成生產線部分單元機械安裝和調整,氣動回路安裝、連接和調整,電氣控制電路設計、安裝和布線,傳感器安裝與調整,PLC編程,人機界面組態,電機驅動(含變頻器、伺服驅動器及伺服電機)參數設定及系統統調、運行等工作。
分析該技能大賽考核內容不難發現,主要包括以下模塊:機械裝配調整、電氣線路設計、PLC程序編寫、傳感器安裝調節、人機界面組態、變頻器及伺服參數設定、PLC聯網通信。
上述每一模塊對自動線整體運行都很重要,機械安裝精度、傳感器靈敏度調節,變頻器及伺服參數設置等直接關系著硬件系統質量,它們是后續系統可靠運行的前提。這些內容難度不大,經過訓練學生很容易掌握。關鍵是PLC控制程序編寫與人機界面組態,因控制要求變化多樣,這部分很靈活。在近幾年國賽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因此,自動線大賽考核關鍵點還是軟件即控制程序設計與人機界面開發。為此,在PLC課程教學中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項目,使之包含自動線大賽考核的關鍵技能點,為學生打下牢固基礎。
2 《PLC》課程教學內容選取與項目設計
《PLC》課程作為我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等弱電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開設十余年,從最初單純講理論,到理論 加實驗教學,再到現在的理實一體教學,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中。該課程立足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項目為導向”組織學習過程,經過多年教學改革探索,基本確定了以下教學項目,其包含主要內容及學時如表1所示。
從表1學時分配不難看出,教學重點為PLC基本指令運用、順序程序設計及功能指令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做微調,每周4課時,一學期16周,約64學時。
3 自動線技能大賽與《PLC》課程教學融合措施
3.1 校企合作編寫項目化校本教材,適用性更強
在安徽省質量工程及安徽職成教學會科研課題支持 下,《PLC》課程近年來一直持續開展教學改革,探索理實一 體教學,授課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實踐進修,了解企業 自動化生產流程與控制任務,及時更新專業知識與技能,緊跟自動線技術前沿。與企業工程師交流,基于分類招生學生現狀與實際,合作編寫項目化校本教材,精心選擇教學項目,優化教材內容,使教材適用性更強。
3.2 將自動線部分控制內容融入《PLC》課程教學過程
在日常開展《PLC》課程教學過程中,注意將自動線大賽關鍵知識點融入PLC教學,如在講解順序控制程序設計單序列編程時,用自動線供料站、加工站控制要求為目標,引導學生分配I/O端口,畫順序功能圖,編寫梯形圖并完成調試;講并行序列時用裝配站落料控制與零件裝配任務要求,開發并行程序,以YL-335B設備為載體,學生積極性很高。再比如學習PLC功能指令時,將自動線中的伺服控制與變頻器控制內容適當引入,設置一些加分的挑戰項目,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去探索完成,往往會激發學生的斗志,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指導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動化技能訓練
在完成《PLC》課程教學之余,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開放PLC與自動線實訓室,PLC授課教師積極指導第二課堂。依托學院自動化控制協會,定期開展技術訓練,鼓勵大二的同學帶領大一新成員進行基礎訓練,教師定期舉辦講座與技術培訓,提高學生自動化素養與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專業熱愛之情。通過學生社團組織的系列活動,既豐富了課余生活,又提高了部分同學專業技能,還能提前為參加技能大賽培養預備選手,一舉多得。
3.4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比賽,切磋提高技能
根據學生平時《PLC》課程表現及業余開展自動化訓練興趣,挑選學生參加相關比賽,通過參賽切磋提高技能,加強與兄弟院校交流。例如,除了組織學生參加學院的一年一度的專業技能比賽外,還挑選優秀同學參加省職業技能大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等。參加高規格比賽,對于學生要求較高,一方面在教師指導下,可集中復習PLC課程所學專業知識,擴展課程內容,也能在有限時間內強化訓練自動線技能,如機械安裝、電氣接線、傳感器調整、PLC編程、人機界面組態等。通過分工合作完成相應任務,短期內可以讓學生迅速成長。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專利大賽,從校賽開始,指導電信專業學生申報自動化應用方面的專利,撰寫答辯稿,若校賽脫穎而出,有機會入選市賽。通過這些比賽,一方面使PLC所學知識與自動線等應用融合起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鍛煉了其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加自信,參賽獲獎可增強學生就業求職實力。
4 互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向
4.1 分類招生導致的部分專業學生基礎薄弱,對專業課學習興趣不高
眾所周知,近年來高職教育探索招生方式改革,很多專業開始進行分類招生。有些專業是一所學校的王牌專業,生源選擇范圍廣,招錄比例大,招進來的學生素質較好。但是很多非王牌專業,也逐漸加入了分類招生行列,報考學生數有限,各校又要完成當年招生計劃,所以只能降低門檻,因而最終招來的學生參差不齊,很多同學基礎薄弱,后期進行培養教育時,普遍對專業課興趣不高,缺乏學習動力,與普招生存在一定差距。針對分類招生導致 的這種現象,改進方向是嘗試分類教學。如專業學生人數多,可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班,進行差異化教學,設置不同培養目標。充分尊重學生特點,借助信息化等教學方式,逐步引導、分組學習互助,想方設法調動其積極性,適當融入自動線技能,最終實現《PLC》課程教學目標。
4.2 每學期課時有限,《PLC》課程包含內容太多,廣度與深度之間存在矛盾
針對PLC課程學時有限,教學內容多無法深入展開,沒有足夠時間將自動線技能融入課堂的矛盾,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通過大力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組織流程,合理選擇教學項目,科學設計PLC教學內容,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完成關鍵內容的教學。也可充分利用學生業余時間,借助于專業學生社團,定期開展訓練,條件允許的學校,可開設自動線課程,進一步培養學生PLC應用水平與自動線技能。
4.3 部分學校專業設備不足,實驗設備有限
據了解,不同學校的生均實驗設備相差懸殊,有些學校實驗設備充足,而有些不足以支撐實踐教學開展。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努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可聯合企業開展實踐教學,或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觀摩學習,邀請企業工程師到學校開展講座或指導實踐等[2]。也可借助于教學軟件開展仿真教學,克服設備短缺局限。授課教師要積極爭取學校支持,采購設備組建實訓室,支撐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同蘇,徐月華.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三菱FX系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2] 侯秀麗.高職電氣控制與PLC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