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婧 鞠環宇 董裕翠 田琳璐 陳雙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64-02
醫學免疫學是與臨床密切聯系的基礎醫學學科,實驗課作為理論課的重要補充部分,在基礎醫學教學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我們目前的教學體系中,重內容輕方式的教學模式依然占據主要地位。[1]多年以來,醫學免疫學實驗的授課模式幾乎完全延續了經典的理論課授課方法。教師講授實驗原理,實驗用品,實驗步驟,同學按照講授的步驟一步步完成,幾乎都能得到陽性結果,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結果分析,寫一份千篇一律的實驗報告。這樣的授課模式存在很多的缺陷。
1.由于經費和條件有限,有些內容僅教師進行操作演示,甚至是僅教師進行口頭講授。例如E花環實驗,因為綿羊紅細胞與人T細胞準備過程繁瑣,提取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時間較長,試劑盒比較昂貴,因此一般是由教師進行口頭講授原理,學生們只看到一個圖片中的結果,并不能實際動手操作,不能形成感官上的直接認識,而且同學們覺得枯燥無趣,難以接受。
2.實驗準備都是由實驗中心的實驗員來準備完成,授課教師并不參與其中,因此授課教師本身對部分實驗步驟的細節并不十分了解,實驗所需的試劑、耗材是否完備,儀器設備是否能正常工作,或是否有特殊的注意事項,授課教師都不能完全掌握。一旦實驗過程出現差錯,難以迅速及時的解決,有些非正常的實驗結果也難以給學生完美的解釋。學生們對實驗的準備工作完全不了解,因此對實驗應用的試劑耗材不懂節約,過度應用,也為實驗員的準備工作增添了更多麻煩。
3.由于實驗課通常2人一組或3人一組進行,又是完全按照講義上的過程機械操作,造成一些同學并不參與實驗過程,只是在實驗結束后抄襲同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實驗課結束后,對原理都不能有效了解,完全沒有教學質量可談。即使進行實驗操作的同學,也僅僅是按照講義一步步操作,并不會自己思考我們為了達到實驗的目的,應該如何設計實驗,面對一概陽性的實驗結果,又不需要思考實驗失敗的原因。因此,學生喪失主動學習的動力,自然也對實驗課毫無興趣。
4.實驗內容與現實脫節。現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內容依然是延續20年前的內容。依然在做檢測血清抗原的沉淀反應,然而現在無論是臨床還是科研,鑒于這種實驗方法的耗時和無法精細定量,已經無人在用,學生只需了解我們免疫學實驗技術發展史上有這樣一個過程即可,沒有必要重復這個實驗過程。相反,現在免疫學實驗技術中被廣泛應用的流式細胞術,因為經費條件的限制,無法為同學們開展。理論課上詳細講授的實驗方法并不能在實驗課上實踐,也大大打擊了同學們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這些缺陷不僅僅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中廣泛存在,其他的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也普遍存在。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模式、實驗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優化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授課過程中。在學習了免疫學理論課后,免疫實驗的原理、實驗步驟、結果分析等內容對于同學們來說并不難理解。因此,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實驗的講述,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問題,給予補充。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其基本的科研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
2.適當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在實驗過程中,準備工作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完成實驗準備,學生可以更感性的認識實驗內容,同時也了解實驗材料試劑的來之不易,會更珍惜實驗操作的機會。授課教師參與實驗準備,可以全面了解試劑耗材的準備情況和設備運行情況,一旦授課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迅速圓滿的解決。
3.實驗內容的優選。鑒于原有實驗內容存在的陳舊等不足,我們應該逐漸優化實驗內容。在保留少量經典免疫學實驗(例如凝集反應)的基礎上,增加現在臨床和科研正在應用的測試性實驗技術。流式細胞術靈敏度高,重復性好,應用廣泛,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開展。這可以極大的提高同學們對實驗學習的熱情,并在基礎教育階段真正讓他們學到將來用的上的技術。
近年來,醫學免疫學的迅猛發展使其逐漸成為醫學領域的支撐學科。免疫學理論與相關實驗技術在醫學甚至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免疫學實驗技術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臨床應用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圍繞免疫學實驗的特點,不斷探索更適合醫學生免疫學實驗教學的新模式,才能適應當前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鄭源強,包玉龍,丁楓,石艷春,韓新榮. 研究生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