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光
【摘要】為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的知識內容,融入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生活細節,引導他們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使其具有明確的是非觀念,而且還能用所學知識要求自己,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感染親友。因此,注重建立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至關重要。文章圍繞生活化的教學導入,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結合學校主題教育進行學科整合,體驗生活,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感等幾點進行分析,為提高學科的教學效率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075-02
讓小學生的學習收獲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內進行學習。小學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在教學時如果想讓學生能真正聽懂,并且能學以致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課堂融入生活,教學做到生活化,讓學生都能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的引導下輕松學習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知識。
一、生活化的教學導入
要想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為他們提供能激發其興趣的學習材料。思想品德課的導入階段采取豐富有趣的導入方式和內容,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內容中來。一旦產生興趣,學生的求知欲也會隨之變得極為濃厚和強烈,教師此時一定要把握住這一契機,以興趣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分析“我的家人與我的伙伴”時,導入階段先讓學生做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談談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在做自我介紹時,教師要注意一下他們對于自己名字的說法,提醒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說清楚,不僅能讓其他學生記住他,還能使學生對父母之愛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此后,教師再總結:“聽了大家說自己名字的典故,我深知每個名字背后都有著深刻的含義。我們的名字表達了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通過自己的名字,你們又對父母有什么樣的理解呢?我們如何將自己的感謝和愛表達給父母呢?”很自然地進入了課程的學習中。利用這種熟悉的家庭介紹導入本課,激發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而且還深化他們的理解。
二、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在探討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的專業術語,這些詞語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故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或掌握。為了讓他們更有效地學習思想品德,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知識點和名詞,將其與生活相結合指導教學,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在分析“健康生活每一天”內容時,先讓學生闡述一下什么樣的生活是健康的,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點評一下他們的實際生活,讓大家都懂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健康的,那些是不健康的。由此,根據生活,學生也一定會很容易理解健康這個概念,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合學校主題教育進行學科整合
德育是整個基礎教育教學的重點部分,圍繞德育開展一些主題學習活動,如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活動、環保教育學習活動等。在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中也可以結合學校的主題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充分體現出德育的作用,從而提高思品課的教學質量。例如,探討“紅領巾的生日”主題時,把愛國主義主題活動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鮮活場景的同時,增強教學效率。學科的整合對思想品德生活教學意義重大。
四、體驗生活,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感
為順利完成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到實踐中去是最佳途徑。在實踐中學生也能得到充分鍛煉,得到良好的生活啟示。不同的生活環境能幫助學生形成不同的思想品德,作為教師,最大的義務是帶領學生接觸到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環境。比如,開展“敬老院獻愛心活動”。帶領學生前往敬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講故事與演節目等。在實踐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年人是需要愛護、需要關心的,要身體力行地為老人服務,要尊老愛幼,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他們健康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使學生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發揚傳統美德,學會更好地去幫助他人、去關心他人。
總而言之,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學為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探討知識奧妙的途徑。在實際指導教學中,把現實生活與教學內容有機相結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實地去感受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學習習慣,為最終成為一名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好奠基。
參考文獻:
[1]阿甜.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
[2]趙吉旺.淺析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