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蓓
【摘要】本文主要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誤區角度出發,闡述了創造性教學轉變的原則應遵循的原則,最后提出創造性教學轉變策略,并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從而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應向創造性教學轉變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模式 教學轉變 專業問題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148-01
開展創造性教學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對此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加強學生的寫、讀、說、思、講能力,并將其進行綜合性聯系,從而有效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
1.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誤區分析
首先,在實施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以被動的狀態來學習,以古代《說文》中對教理解為“上所施下所效也”,其體現出的教學理念為重視教,而將學生的學當作知識接受,而高校教學會在上百人階梯教室中對學生進行授課,教師在講臺上講述,而學生忙于記錄筆記,待課程結束后學生和教授會分別離開,很多學生在上完一學期課程后不知道教師的姓名,而教師同樣對自己的學生認識不清,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達不到預期教學目的與效果。其次,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受到約束,依照心理學理論分析,人們的心智能力是由創造力轉化而來,由此可見,人們最為重要的能力便是創造力,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造力應該落實在語言應用能力方面,其基本表現在“說”和“寫”,但是傳統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以被動方式接受教學,主要以“聽”的方式來參與到學習當中,盡管學生一天都在學習,但缺少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和文學創作與質疑性思考時間,導致學生文學創造少之又少,因此,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要積極進行轉變,實現創造性教學,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2.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創造性教學轉變的原則分析
首先要保障教學模式轉變的適應性,將創新性教學落實在教育服務當中,順應時代發展步伐,引進新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改變課程教授方式,從而讓創造性教學模式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其次要保障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轉變的系統性,在實施創造性教學時要綜合整個教學系統來實施,在保障多面性知識同時要促進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創新性,并以科學化方式來規劃課程內容,最終實現創造性教學目標。最后,要確保創造性教學模式的穩定性,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要確保教學內容穩定,尤其是優秀漢語言文學作品,確保其能夠穩定實施教學,從而保留漢語言文學專業化知識與內容,讓學生充分掌握漢語言文學核心知識結構與內容。
3.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創造性教學轉變策略探究
3.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創造性教學
實施教學之前首先要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和正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出具有高創造力人才,因此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將其作為教學對象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感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對文學作品能主動進行閱讀、欣賞、品鑒和提出疑問,同時讓學生能夠從美學角度來閱讀和感悟文學作品,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審美個性,使其能夠形成自己的文學審美判斷。在創造性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要做好教學內容闡釋和引導工作,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審美判斷空間,從而在創造性教學模式當中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并擴充學生文學知識儲備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3.2重視啟發式教學,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在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時,難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使得學生的知識性結構主要通過記憶來建設,對此要高度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積極開展啟發性教學,即提升學生自主尋找問題答案能力,讓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過程中能夠將知識串聯起來,并在腦海當中形成知識腦圖,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實現能夠主動去完成教學任務,并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講授《現代主義文學》相關內容時,要讓學生自己解釋現代主體的含義,并向學生詢問意識流小說是什么,而很多學生會說到王蒙,而教師可以以王蒙意識流手法開始來對意識流小說實施講解,并引入西方現代化主體心理學和哲學思想與內容,同時對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特征和思想根源進行講述,同時讓學生對《尤利西斯》一文進行閱讀,并將自己的理解記錄形成筆記,在下一次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講述自己的感受,從而實現創造性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環境下,要順應時代發展步伐,緊跟國家教育政策方針,依照新課程理念,加強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模式創新性轉變力度,從而在教學當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傳授知識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從而培養出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郝靜.淺析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應向創造性教學轉變[J].教育,2016(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