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玥
所謂的素質教育是指以人的基本素養為依托,并且根據個人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現狀,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的個人潛能,以使得學生個人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近幾年,相關專家學者對素質教育在高校游泳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高校游泳教學過程中,開展素質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的個人智力發展、增強體質以及情商的培養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游泳教學作為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其在高校教育教學中也擁有著一定的地位。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十分重視游泳課程教學,并且根據社會對游泳教學的需求來開設了相關的游泳課程。因此,把素質教育運用于高校游泳教學過程中,既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同時也是新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自身發展與變革的必然要求。
眾所周知,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朝向個性化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而游泳教學作為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其自身特有的、其他科目所不能相比較的特點,因此,把素質教育融入高校游泳教學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首先,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不言而喻,在高校開展游泳課程,對于學生增強個人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幫助學生打造一個健康的體魄,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下能夠擁有一定的資本。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大學生養成一個熱愛運動的好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夠讓大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過程中適當的放松身心,緩解壓力,保持一個飽滿的精神面貌。此外,游泳是一項基本的生存技能,游泳技術的掌握,在發生危險時既可自救也可救助他人。
其次,促進學生智力發展。高校開展游泳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大腦發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等智力因素,為學生日后在社會工作崗位中擁有良好的智力活動打下扎實的基礎。例如,在游泳課堂教學中,通過游泳教師的示范法、觀察法和對比等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對游泳動作的練習以及制作游泳課程教學視頻等,有助于學生增強創造性意識,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流暢性。
再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眾所周知,體育運動者都有實現既定目標的心理傾向,其會朝向既定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標達到勝利的彼岸。因此,高校開展游泳教學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進取精神,培養學生戰勝困難、克服挫折、敢于拼搏以及自我調控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會產生一定的王者意識,努力拼搏,頑強奮斗,這是高校游泳教學課程開展的意義所在。
首先,培養學生學會做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全面發展。游泳課教師需要提前對教學大綱有充分的了解,全面掌握素質教育的內涵,然后,在平時的游泳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的把素質教育滲透進去。讓學生在游泳課開展過程中體會到素質教育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交際能力、積極競爭意識、自控能力以及創造力。因此,教師在游泳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發揮榜樣的力量,讓高校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且培養自身刻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培養其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精神。
其次,教師不斷更新、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游泳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力,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思想品質以及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傳統的高校游泳教學過程中,游泳教師常常過于注重學生的游泳技能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游泳心理動機的洞察。而強身健體作為人增強生命力的一種形式,還需要讓學生從心理層面認可游泳學習的重要性。相反的,如果學生把學習游泳視為一種沉重的精神包袱,其自然提不起對游泳學習的興趣,不僅造成游泳技能學習效果不佳,也會放棄學習游泳的根本動力,游泳教師的教學任務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針對這種狀況,教師需要及時的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況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層面的教育。
總之,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質教育在高校游泳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然后從培養學生學做人以及培養學生的能力兩個方面,對素質教育在高校游泳教學中運用的策略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高校游泳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思路。
[1]蘇新宇.論素質教育視閾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J].中國高新區,2017(15).
[2]陳紹蘭.論素質教育與高校圖書館的職能作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2).
[3]丁浩君.論素質教育對大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培養[J].讀天下,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