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燕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是深化國內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改善我國外部環境,以及實現與世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重大戰略舉措。它對于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主旨是“引進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成果,“走出去”與沿線國家發展經濟合作,促進世界醫療健康產業的深度發展,打造一個互利互惠、均衡開放的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合作框架,推動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合作實現新常態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醫療健康 國際合作 對策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時發表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理念。同年10月,習主席在印尼國會上發表演講,提出共建新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是當代中國優化國內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改善中國復興的外界環境,實現國際間共同發展與繁榮的重大戰略舉措,對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也具有重大意義。
一、醫療健康產業“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
(一)發展機遇
一是政策支持。國家衛計委《關于推進“一帶一路”衛生交流合作三年實施方案(2015-2017)》明確指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及衛生對外交流合作的推進,沿線各國在產業合作和服務貿易方面的合作將不斷深入,為我國健康服務產業發展與轉型提供良好機遇”,并從重點合作領域合作機制建設、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健康產業發展等八個方面制定具體落實政策,為醫療健康產業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有力遵循依據。
二是需求推動。國際醫療合作作為目前我國醫療產業發展的載體和切入口,不僅是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也是時代發展所需求的。它不僅能夠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向著更深和更高層次發展,而且在整體發展布局上,國際醫療合作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需求是相一致的。一方面,通過“引進來”,加強國際間合作來提升國內的醫療水平,促進國民健康素質和醫療健康產業經濟效益提升。另一方面,通過醫療服務“走出去”,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輸出,改善他們的人民醫療保障條件,鞏固和加強與我們國家的友好關系,做大做強醫療產業,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
三是市場龐大。就醫療健康產業領域而言,“一帶一路”戰略構成了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國際醫療健康產業市場,必將匯聚國內外源源不斷的醫療健康產業資源,也將吸引國內外一大批醫療健康產業參與其中。從2011-2016年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總值及其占GDP比例就可以發現,當前我國醫療健康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產業總值達4.26萬億元,所占GDP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達到6.03%(如圖所示),表明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有著巨大的潛力。預計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產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二)面臨挑戰
一是面臨政治風險較大。“一帶一路”戰略是國與國層面的計劃,只有參與國間保持共同的發展愿望才能夠順利實施。但是部分相鄰成員國之間存在領土、領海爭端或宗教信仰沖突以及民族問題,還有些國家或地區政治局勢動蕩,頻繁更換政府和領導人,政黨間經常發生沖突,政治環境極其復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較高的風險。
二是投資環境不可預測性強。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比較落后,沿線基礎設施不便利,法律制度不夠健全,市場競爭機制不公平,各國家所執行的經營許可證以及海關準入制度等都不統一,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間存在大量貿易投資壁壘,我國醫療機構投資的服務產品,很可能會被當地政府的企業通過不公平的競爭方式所淘汰。另外,沿線部分國家經濟結構簡單,以原材料和能源為主,部分企業負債巨大且高通貨膨脹,存在較大債務風險。
三是醫療機構競爭力不夠強。我國醫療機構與發達國家醫療集團相比,雖然總體盤子大,但個體規模小,受管理經驗、資金規模、人力資源、風險管控等因素的限制,并且對外投資環境不夠熟悉,在對外合作項目中不能夠有效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和按需生產優質產品。在政府資助的環境下,部分醫療機構投資時不考慮風險管控與成本評估,容易一哄而上單純盲目競爭,導致雖然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依然虧空經營,給醫療機構帶來債務并造成國家經濟損失。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發展展望——以“B大學腫瘤醫院”為例
B大學腫瘤醫院始建于1976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在國內腫瘤診療領域技術領先,是國家腫瘤學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與許多國內外知名腫瘤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醫院發揮消化道腫瘤的學科優勢,尤其是對胃癌的研究和臨床治療,從胃癌的篩查和早期治療,到進展期胃癌的規范化治療,再到晚期胃癌的合理姑息治療,都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研究團隊不斷參與甚至主導國際性的臨床研究,為全球胃癌防治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17年4月20日,B大學腫瘤醫院代表中國成功主辦了第12屆世界胃癌大會,標志著我國在胃癌診治方面獲得了世界同行的認可。
(一)工作指導
落實習主席“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的省份和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制訂科學的“一帶一路”長期戰略規劃,統籌優勢學科資源,根據不同地區和國家制定相應的策略,同時爭取財政、貸款等國家支持力度。二是堅持共建共享。在積極開展遠程會診、培養人才、技術交流的同時,還需積極幫助我國困難省份建設基礎設施。同時以當地醫療市場需求以及醫療產業水平為依托,帶動沿線省區共同發展。三是加大政策宣傳。當前部分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依舊存在很大的疑慮與模糊認知,大多國家不知道該如何對接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同時我國部分本土醫療企業也不知道如何借此機遇去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以及加強合作,這就迫切需加大政策宣傳,消除認知差異,努力為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合作進程助力。四是保障投資安全。安全是“走出去”的第一要務,“一帶一路”戰略是當前全球最長的經濟走廊,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因此必須考慮民族、宗教和恐怖主義等帶來的安全問題,保護醫療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免受戰爭破壞,創設安全評估體系和標準,來維護及保障合作雙方的經濟利益。endprint
(二)工作案例
一是“引進來”。通過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合作,來提升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2013年,B大學腫瘤醫院與美國和睦家醫療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美國和睦家醫療集團是一家按照國際標準設立的、具有國際先進醫療水平的綜合性醫療機構。目前,醫院與美國創辦的和睦家醫療集團開展腫瘤專科領域的技術合作,建立院際聯系,通過雙方互派醫生、護理以及管理團隊的方式,加強醫療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先進醫療技術、公共衛生等方面人才的培養,以及醫院管理、科研、學術和技術信息交流,患者救治合作。通過深入交流的方式,相互了解、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促進雙方在腫瘤專業領域的合作,醫療診治技術的提高,醫療診治行為的規范,以及專業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拉近了我國與醫療健康水平較高國家之間的距離。
二是“走出去”。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的傳統醫學,和西醫的絕對量化體系相比,這些國家的傳統醫學與我國的腫瘤醫學有著很多相融共通的地方,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和醫療機構也比較注重傳統醫學的使用和發展。B大學腫瘤醫院緊緊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以腫瘤醫學交流為橋梁,積極搭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間的合作平臺,讓各國醫療機構在這一平臺上彼此可以深入溝通,緊密合作,共同交流各自國家的前沿醫學,共同分享各自國家的醫學成果,共同服務各自國家的醫療市場,最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未來的發展中互利共贏。B大學腫瘤醫院開設了官方網站,大力宣傳健康體檢、規范診療的理念,同時在多個醫療健康網絡平臺提供醫療咨詢服務。2017年8月,B大學腫瘤醫院與滿洲里市醫學會聯合舉辦“國際腫瘤診療峰會暨滿洲里論壇”,邀請俄羅斯、蒙古國醫療界專家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共同探討腫瘤學科最新進展,規范腫瘤整治技術和理念,開展專家義診、教學查房、現場會診、示范手術等活動,普及先進的腫瘤診治技術和理念,同時進行防癌宣傳、健康講座,讓滿洲里市及周邊地區的腫瘤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共同打造“健康命運共同體”。
(三)醫療機構參與“一帶一路”的未來展望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醫院要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結合B大學腫瘤醫院“一帶一路”參與情況,醫療機構應當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制訂發展規劃,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盲目跟風,無序開展。
1.近期目標
按照國家衛計委《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三年(2015-2017年)滾動計劃》中的衛生合作項目,圍繞重點領域,繼續做好對“一帶一路”衛生合作的戰略研究和實施方案制訂工作,與周邊國家建立跨境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開展教學、科研和人員交流活動,通過交流合作、遠程會診平臺等機制,夯實合作基礎。
2.中期目標
在國內政策支持保障體系和協調機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在醫療救治、醫藥研發、人才培養等重點領域,啟動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新項目,建立“一帶一路”公共衛生聯盟、醫院臨床專科聯盟、衛生政策研究網絡等合作機制,力爭在地區性、全球性醫療診治、預防科研等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得到提高。
3.遠期目標
圍繞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培育形成新一輪合作項目,加強與沿線國家衛生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合作,幫助沿線國家提高公共衛生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積極推動醫療行業相關標準的聯合開發與制定,在醫療基礎設施、藥品研發試驗、聯合開展科學研究、醫院先進管理方式等重點領域,力爭取得顯著成效,提升國內醫療機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惠及各國百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