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寧
摘 要 近幾年,中國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政策,沿線60多個國家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我國農業“走出去”具有極大的市場。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及經濟一體化的推進,職業教育的未來走向必定是要走國際化培養道路的。中國要走向國際市場,必然要求高職教育培養符合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專門人才。對于農業類高職院校而言,如何培養國際化的農業人才,如何將農業類的人才輸送出去,如何與國外的農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就成為我院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本文就從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爭取農業對外援助項目、對外勞務輸出這三方面來闡述如何實現國際化農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國際合作 農業人才輸出 農業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1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accele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going out" strategy, especially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along the more than and 60 countries with 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going out" has great marke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fu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ound to take the roa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hina wants to go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evitably requir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rain professional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cultiva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how agriculture personnel transfer out, how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comes a big topic which urgently to be solved in our hospit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for agricultural foreign aid projects, foreign labor export these three aspects to explain how to realiz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ricultural talent output; agricultural going out
1 國際交流與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特色的必由之路
中國高職院校轉型升級以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兩個方面,宏觀層面上制度設計、運行機制、管理模式、教育理念、辦學水平等還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微觀層面上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評價方式、教學方法、師資水平等方面也缺乏特色性和市場性。世界上所有的一流大學,無論是職業的還是研究型的,都各有自己的優勢之處,而且普遍都采取適合自己的差異化發展戰略。就目前中國高職教育專業結構來說,不管在西部還是東部、不管學校所在的地方地域和經濟的優勢是什么,基本上專業設置都差不多,課程結構也基本類同,都是向著相同的方向發展,缺乏自身的特色。基于這樣的情況,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職教動態,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找準自身優勢,在國際化的范圍內獲取優勢資源,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探索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道路。
2 農業類高職院校要貫徹落實“農業走出去”戰略目標
江蘇農業走出去,主要包括農業企業走出去、農產品走出去和農業人才走出去。我省地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具備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的良好環境。面對資源緊缺、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江蘇農業要逐步走出與傳統農業不同的路子、與中西部地區不同的路子,必須充分利用好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提升農業外向化水平。農業類高職院校要想在國際合作上有所突破,為發展現代農業、改革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做出貢獻,貫徹落實農業“走出去”戰略目標勢在必行。
我院地處改革開放前列城市蘇州市,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方面一直在不斷探索,也一直走在全國農業高職院校的前列,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的內涵和外延發展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也為我省的外向型農業的發展提供著積極的人才支撐。學院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要重點打造“國際型農業人才輸出的探路者”的特色名片,是在學院現有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工作上的一個大的飛躍,也是學院爭創一流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抓手。
3 農業類高職院校與國外合作培養國際化農業人才的工作思路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國際合作與交流部首席專家劉景連說:“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還有5年時間,中國就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放眼世界,全球經濟正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的戰略、“工業4.0”戰略,而發展中國家也力推工業化和現代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都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選擇。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推動產能合作,迫切需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當前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引進高水平的專家和教育資源。(2)鼓勵學生和教師互換。(3)探索職業院校到國外辦學的路徑。(4)促進中國職業教育與中國企業走出去,培養海外的本土人才。結合我院國際交流合作特色化的發展戰略,同時也貫徹落實“農業走出去”戰略目標,農業人才、技術輸出將成為為我院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特色發展的重要渠道:
(1)引進國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通過與國外院校、企業等合作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培訓,與境外涉農企業建立訂單式合作培養關系為學生提供境外實習、為教師提供赴境外企業學習、掛職的機會。
我國的高職教育普遍缺乏國際公認的質量標準,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尚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當前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現代職教體系建立迫切需要我們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日益頻繁,國外一些體系健全、專業權威的國際證書自然進入我們的視野。學院可以利用建設名牌專業這個契機,將國際職業證書教育納入到專業評估指標中,引進一到兩種國際職業資格證書,使其發展成為重要的特色和品牌,擴大在專業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提升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水平。首先,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一種客觀需求。其次,通過借鑒建立和完善我們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一定要與市場對接,使培養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社會歡迎度。這就要求我們要調整認識、調整教育方法、調整專業,教育必須適合企業和社會的需要。第三,通過國際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讓學生在校園內、在家門口就可以方便拿到一張通行國內外勞動力市場的準入證書。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一個赴國外實習、工作的機會,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2)積極爭取農業對外援助項目,通過對援助國家的農業官員、農業技術人員以及援外農業企業人員的培訓,將農業技術輸送到境外。
2015年在江蘇省農委的大力支持下,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在我院舉辦第四期“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農業技術培訓班”。本次培訓由我院蔬菜類專家對25名來自南太平島國的農業官員和農業技術人員進行了為期2天的專業培訓,包括了講座、研討、參觀現代農業基地等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將中國的農業技術輸送到境外,對于農業類高職院校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它不僅擴大了江蘇農業在太平洋島國間的影響,建立了學院與受訓國官員和農業技術人員之間的聯系,也為我院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也告訴我們,未來要更多地參與農業部的對外援助項目,探索與國外農業產品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技術合作,為農業類高職院校農業人才的輸出打開大門。
(3)開展與對外勞務輸出公司的合作,為勞務輸出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為在境外投資的涉農企業派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
歐美國家普遍缺乏家政、醫護、園藝工等勞務,而日本則從農業到工業,從服務業到高科技行業都存在勞動力缺乏的問題。由于這些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而且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其想要發展經濟必須解決勞動力稀缺的問題,這也給人口眾多的我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會。迎來了發展中國家向歐美國家輸送勞務人員的大好契機。同時,為解決勞動力的缺口,同時,各發達國家也會相應的拓寬寬政策,擴大勞務人員的勞務引進。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學生就業是辦學的主要指標,開展勞務外派業務不僅可以促進就業,也是學生增加國際視野、加強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具有大學文化水平的勞務人員素質較高,進入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市場也會更受歡迎。
高職院校適時開展勞務輸出業務,也可以促進學院更好的開展國家交流合作,學生在進入國際勞動力市場后,學校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資源,甚至可以直接和海外勞動力市場對接和海外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按照企業的要求和用人標準,改革課程標準、更新課程內容、改進實訓方式等。接軌國外企業,不僅是為了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同樣也是在完善高職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得到先進的教育理念,成為能夠適應國內市場的技術人才,也能夠在國際勞務市場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與外國技術人才交流學習,開闊眼界,將先進的技術科學理念帶回國內,這樣不僅很好地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也為高職教育的未來鋪好了前進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韓紀琴,陸華良,程偉華.中國政府教育援外短期培訓項目有效性分校[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2] 秦路,高春玲.中國境外農業試驗示范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J].世界農業,2008.5(總349).
[3] 王蕊.高等農業院校培養農業人才的著力點[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第1期).
[4] 農業國際合作“十二五”發展規劃.
[5] 張潔,楊易.以援外工作助推農業“走出去”的幾點思考[J].世界農業,2014.10(總426).
[6] 楊霞,張繼河,楊娟.“科教興農”視角下的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探究[J].職業時空,2014.10(9).
[7] 劉家富,于海龍,陳宇飛,胡振邦.對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3).
[8] 陳姝彤,周海川.中國農業“走出去”的成功條件與核心要素.世界農業,2014.3(總419).
[9] 周鋒.高職院校和農業產業基地合作培養農業人才的思考.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9).
[10] 張凱.國外培養農業人才的經驗以及對我們的啟示.云南農業教育研究,1996(1)(總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