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教好學生數學將讓學生受益終生,本文通過圓的教學思考,探尋教授學生數學的好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信心,寓教于樂,達到最佳效果。
關鍵詞:數學;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圓被稱作完美的圖形,它是青島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制)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在圓的學習中,尋找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一、 提出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興趣
挑戰性的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孩子們喜歡挑戰,面對挑戰學生們的思維會處于亢奮狀態,此時的學生們的思維活躍,效率極高。具有極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圓的基本特征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習用圓規畫圓及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猜一猜的方式,拋出這樣的問題:同一個圓中有多少直徑與半徑?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證明嗎?這種對于學生來說簡短而又帶有挑戰性的問題。層層遞進,使得學生一直保持積極地思考狀態,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訓練,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這樣的一種學習狀態下,引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驗證,學生有的采取對折的方法,發現圓有無數條直徑,并且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找到了:每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對稱軸,圓有無數條直徑也就有無數條對稱軸,就是這樣的折一折,驗證了很多學生的猜想,因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驗證,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習的興趣應運而生。還有的學生通過畫一畫的方法,發現了圓有無數條半徑;學生通過量一量的方法,發現同一個圓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長度也相等,并且在測量中還發現了同一個圓(或相等的圓)內,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兩倍這一信息。圓的這些特征的發現,都是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自主探究,實驗操作,獲得的數學知識。它遠比學生只聽教師講解要深刻的多,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就會更加主動深入的學習,學習成了良性循環,實踐了課程標準: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 實現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數學活動之一。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學生們喜歡動手操作,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們獲得的是動態知識,這種知識會深深的鐫刻在學生的內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與灌輸更為有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方位、多角度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例如:在探究圓的周長時,就為學生提供了極好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制作的圓,利用“量一量”即用線(或紙條)繞圓一周,量的線(或紙條)的長度;“滾一滾”即在自己制作的圓上畫一個點,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量出圓的周長。測量了圓的直徑和周長,從而得到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三倍多一些或三倍左右。(由于測量時存在一定的誤差,計算出的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上述結果)
學生動手操作的第二次機會出現在探究圓的面積時,學習圓的面積,首先是讓學生做圓,再將圓平均分成若干扇形(八份,十六份或三十二份),通過拼接,得到近似的長方形,使求圓的面積轉化為求長方形的面積。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即12C。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r,長方形的面積=長×寬=12C×r,圓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12C×r=12×2πr×r=πr2。在學生剪剪拼拼中,圓的面積公式就這樣呼之欲出了。動手操作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讓數學學習更有趣、更有效。
三、 課外實踐,數學學習的延展
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續,它把課堂學習拓展到生活中,實現了數學為生活服務的目的,體現了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為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保持學習興趣,提供了保障。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之后,教科書第十五頁,有這樣的一個課外實踐:用24厘米長的鐵絲圍成已學過的圖形,哪種圖形面積最大?
要完成好這個題目,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有的圍成長方形,有的圍成正方形,有的圍成圓形。在實踐過程中,圍成這些圖形,鐵絲要精心準備,要選擇細軟的便于操作的;在同學們圍成圖形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規范,盡量將圖形圍的準確。這種實踐活動的每一步,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應用數學知識,并樂此不疲。通過一次次探究,學生們得到:當圍成正方形時,周長是6×4=24(厘米),面積是6×6=36(平方厘米);當圍成長方形時,長是7厘米,寬是5厘米,周長是(7+5)×2=24(厘米),面積最大是35平方厘米,而還是這24厘米的鐵絲,一旦圍成圓,面積就變成了約46平方厘米,學生在驚奇之余,對圓這個圖形更加佩服,由此而知道了管道的橫截面積做成圓形的道理,羊圈圍成圓形的原因,會不由自主的發出感嘆:圓被人們譽為最完美的圖形,真是當之無愧啊。
總之,圓被稱作完美的圖形,它的學習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許多有益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獲得了更高的學習效率,既達到了高效學習的目的,又給學生帶來了無限的知識和樂趣,學生們在興趣中學習,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學習狀態,同時也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011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前言.
作者簡介:
任惠湘,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