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新技術驅動的新零售業態已經開始流行,但受技術所限發展還不夠完善,只能代表一部分零售的新方式以及新趨勢。當前只有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等電子商務巨頭開始摸索,對我國中小貿易企業而言,技術門檻太高,短期內難以有所作為。筆者試從專業角度對新零售的特性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零售;電子商務;零售革命
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子商務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我國的電子商務大格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固定,淘寶、天貓和京東等牢牢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依賴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16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這次是新零售的觀點第一次正式流行開來,引發了行業內的討論熱潮。
任何事物的誕生,都有一定的產生背景、特性及其發展規律,所以,筆者試從專業角度對新零售的特性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一、新零售的背景分析
回顧我國零售業的發展,從傳統零售業態到電子商務,以及新零售,經歷了不斷分化重組的過程。
1.集貿模式
集貿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如中關村IT賣場。在集貿模式中,一般商品主要采取分銷模式,從總代理發到分銷商,經過一級、二級乃至三級分銷商的層層流轉,其渠道成本達到30%-50%之多,運營效率比較低。
2.商場模式
商場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百貨大樓。與集貿模式相比,它的運營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經營模式相對比較單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場模式已經進行了升級,升級后的典型代表是沃爾瑪,沃爾瑪采取低價經營策略,主要通過嚴謹的采購態度,完善的發貨系統和先進的存貨管理來實現,宣稱“天天平價、始終如一”,以此吸引消費者。
3.綜合體模式
綜合體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萬達廣場。萬達廣場主要包括大型商業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級酒店、寫字樓、公寓等,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大多形成獨立的大型商業圈,成為當地城市的地標性建筑。
4.電子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子商務是利用電子設備和網絡技術進行的商務活動,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不僅包括其購物的主要內涵,還包括了物流配送、支付系統、信用系統等附帶服務。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1年-2016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速分別為22.6%、10.8%、8.9%、0.4%、-0.1%、-0.5%,我國的傳統零售行業已經進入了負增長的時代。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我國上半年的網上零售額分別為16459億元、22367億元、31073億元,增速分別為39.1%、28.2%、33.4%,我國的電子商務行業也進入了平緩增長期。
然而,根據《2016電商消費行為報告》顯示,電子商務只占社會總零售額的10%左右,絕大部分的流量和消費仍然在線下。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失,互聯網獲取流量和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電子商務的經營成本逐年上升,尋求轉型與升級已經成了電子商務的當務之急。所以,新零售概念一經提出就受行業的普遍關注。
二、新零售的概念及特性
新零售一詞早已經在業界出現過,馬云的提出使“新零售”這個詞作為正式的名稱流行開來。按照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定義,新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數據的全面共享。
從本質上看,新零售明顯區別于傳統零售和純電商模式,其核心特性是以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升級,來改造零售業形態,是對零售行業未來趨勢的一種判斷。當然,新零售也是零售,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融合,歸根到底還是手段和方式的變化,必須回歸零售的本質。
如今,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行業的沖擊影響仍未消散,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傳統零售商想重新找到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閃光點,電子商務要走出人口紅利日益消退的困局。我國的一線電子商務企業,圍繞著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全力探索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方向。2016年10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2017年3月,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提出要發力虛實融合的“大力推動實體零售向智慧零售轉型”;2017年7月,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大力倡導“第四次零售革命”。
在全民消費升級趨勢下,我國的零售企業及電商企業經歷了建立O2O、構建全渠道等一系列嘗試,如今發力新零售已成為零售行業及電商企業探尋未來發展的新常態。
當前,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占到了整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5%左右,還有85%的市場可以去挖掘,這需要電子商務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利用生產企業的改革和升級,利用創新的金融策略,去完成人、貨、場景等環節的重構和布局。面對現代商業發展中各自遇到的難題,越來越多的線下零售企業和線上電子商務企業,加入到探索“新零售”的大潮中。
三、新零售的發展趨勢分析
當前,我國的零售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同時面臨增速壓力,線上線下全渠道的融合已成為這一輪創造新增長的原動力。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等電子商務巨頭們一致布局線下實體銷售領域,最近推出無人超市、無人商店等代表著新零售的最新業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超市等移動智能科技驅動的新零售,與零售業合作伙伴展開商業重構,已經成為當前最熱的風口。
然而,新零售業如果沒有技術支撐,將會寸步難行,在這一輪新零售浪潮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在線支付等一系列“黑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技術已經成為了新零售最核心的支撐。技術革新的背后不是簡單地通過技術降低成本,而是企業對以顧客為中心的消費場景數據化探索。
同時,隨著線上線下的結合,需求及生產信息的融合,從生產到消費可以通過大數據等科技技術預測,控制產能,提高效益,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然而,新技術的發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以新技術驅動的新零售業態注定發展還不夠成熟,只能代表一部分零售的新方式以及新趨勢。當前只有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等電子商務巨頭開始摸索,對我國中小貿易企業而言,技術門檻太高,短期內難以有所作為。
四、結語
如今,我國的科技發展還不夠成熟,大數據使用不夠深入,金融市場不夠完善,生產制造能力不夠強大,所以,以技術為驅動的新零售需要探索的路還很漫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