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建設的深入,建筑行業也逐漸向著規范化、法制化的方向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建筑市場逐漸與國際化的建筑市場接軌,一些國外的建筑商也參與到我國的建筑市場的競爭當中。承包商要想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除了要強化其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施工現場管理等工作之外,還必須強化施工過程中的合同管理工作。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合同管理力度既是確保工程建設能夠順利完工的前提條件之一,同時它也是降低工程造價以及提升施工單位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針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問題;對策
1 合同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合同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具體的作用以及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的三個方面:
1.1 合同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
任何工程的施工建設都是通過簽訂各類合同來完成的。利用合同管理可以將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項目標以及責任進行分解,并以此來對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管理部門的相關職能進行規范,讓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均按照合同的規定來完成。由此可見,合同管理既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又是施工企業的內部管理核心。
1.2 合同的法律作用
在任何一項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想使工程的建設能夠如期進行,就必須對參與工程建設的各個單位的相關職責、權利以及義務進行科學的劃分,對各方的責任風險進行合理的分攤。在此過程中,合同既可以完成上述的各項工作,同時它還對各參與方的義務、權利具有法律保障力以及約束力。
1.3 處理各類施工糾紛時的作用
由于工程施工具有項目銜接復雜、參與單位繁多、合同金額較大以及施工周期較長等一系列特點,因此,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類糾紛以及爭議。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根據各方在施工前所簽訂的合同來解決的。總而言之,合同是處理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問題的主要法律依據。
2 當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建設施工合同履約程度低,違約現象嚴重
現在我國施工合同履約率較低,據工商部門不完全統計:平均合同履約率只有50%左右,合同的信用度、合同的嚴肅性、合同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嚴重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秩序。同時也影響到我國建筑市場秩序,以致造成建設市場出現嚴重拖欠工程款的頑癥,進而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等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此外,由于建筑市場運行尚不規范,部分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組織施工,相互扯皮,形成拖延期工程,也嚴重影響了建筑市場環境。
2.2 合同索賠工作難以實現由于社會條件、自然環境的變化
建筑業是一個索賠多發的行業。索賠是合同和法律賦予受損失者的權利,也是合同缺陷的補充,其實質是承發包雙方承擔工程風險比例的再分配。對于承包人來講工程索賠是一種保護自己正當權益、彌補工程損失的有效手段。而由于建筑市場的過度競爭,不平等合同條件等問題,給索賠工作造成了許多干擾因素,再加上承包人自我保護意識差、索賠意識淡薄,導致合同索賠難以進行,受損害者往往是承包人。
2.3 合同監管機構不健全,職能分工不明確
目前,較多建筑施工企業和監理公司不重視合同管理體系建設,不設置合同管理機構,不明確合同管理程序,不制定合同監管制度,不明確合同管理部門的職能。同時,缺乏對合同的審查和評估,缺乏對合同歸口管理、分級管理和授權管理機制建設,缺乏合同歸檔管理,使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對合同管理的信息采集、存儲、加工和維護手段同樣相對落后,合同管理流程比較混亂,缺乏合同管理軟件的開發、應用,合同管理手段仍比較落后。建筑施工企業也不重視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完善可行的有效的動態合同管理制度,缺乏具體的操作流程,缺乏對工程進行及時的跟蹤、評估和總結,有效的動態合同管理缺失。建設項目內部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合同履行的手續不健全,使得合同制度執行不力,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從而降低了合同管理水平。
3 加強施工合同管理的對策
3.1 在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中規范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簽訂后,合同雙方就形成一定的經濟關系和法律上的效力。合同規定雙方在合同實施過程中的經濟責任、利益、權力和義務,雙方必須嚴格遵守,嚴格履行,不應違反。但從根本上來說,合同雙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容易導致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利益沖突,造成在工程施工和管理中雙方行為的不一致、不協調和矛盾。事實上,在工程施工合同的實施中,違反合同的現象是屢見不鮮,部分當事人故意違反以謀取某些不法利益,但更多情況下屬于當事人法制觀念不強,沒有把違反合同提到違法的高度來認識。
3.2 加強施工合同風險管理
承包人應積極開展施工合同風險管理,推行工程擔保制度,加強施工合同索賠管理工作在激烈競爭的建筑市場上做好風險預測、控制與轉移工作,可使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導致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合同中引入工程擔保制度,可適當轉移合同當事人的風險。施工合同是索賠的依據,索賠則是合同管理的延續,是解決承發包雙方合同糾紛的特殊方法,也是制約合同雙方認真履約的強有力的約束手段。合同管理索賠要求承包商人:在簽訂合同時要充分考慮各種不利因素,為合同履行時制造索賠機會;明確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預測合同風險,分析合同變更和索賠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賠策略;在合同整個履行過程中,要隨時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結合法律法規進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3.3 加強監督力度
加強監督力度,這是針對監督人員來說的。一方面監督人員需要形成一種監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程的成敗的觀念,他們的工作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另一方面需要監督人員在監督時實踐鐵面無私的原則,特別是對一些首次出現的違反制度的行為,要特別重視。監督不僅是工程合同履行的一個根本性保障,而且對建筑工程的順利實施也有很大的影響。
結束語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快速建設,為建設工程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在合同的使用方面也是更加細致,合同管理意見的不完善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建設工程的快速推進,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伴隨市場的日益成熟,合同管理不再是單純的對協議文本的存儲管理,而是作為建設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控制工程進度與監管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為工程承發包與經濟糾紛的協調與索賠,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據。
參考文獻
[1]楊加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民居, 2013(06)267~268.
[2]吳黎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財經縱橫,2007(07)308.
[3]王慧華.規范工程現場簽證管理做好合同變更索賠工作[J].水利水電工程造價,2011(04).
[4]張國棟,駱方,盛哲,任慶芳.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中突破相對性原則的合理性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