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佳驥
【摘要】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高校教育要致力于立德樹人,致力于教書育人。歸根溯源,就是要求大學要回歸重視教學的根本,教學是一個相對綜合和復雜的概念,課程表是對教學最外化和直觀的體現,本文將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從介紹影響課表編排的動態因素,再分析這些影響因素背后的教學管理制度,從頂層設計層面來探討本科教學,意在從制度設計層面真正服務好、指引好本科教學。
【關鍵詞】課表編排 動態因素 教學管理 頂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11-01
“我們呼吁回歸大學的根本,回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回歸大學最本質的職能,也就是人才培養;而是回歸大學重視教學的傳統,當下,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到教學才是大學的真正使命和核心競爭力;三是回歸大學管理者對大學核心價值的堅守,現代大學面臨的選擇很多,大學的管理者需要克服浮躁,平心靜氣地去面對大學這一最根本的使命。”
一、影響課表編排的動態因素
課程表是組織教學活動最直觀的體現,貫穿整個學期的教學運行。課程表集中體現了課表編排所解決的幾個問題:上什么課、誰給上課、給誰上課、什么時間上課以及什么地點上課。這幾個問題也集中體現了課表編排的基本要素。上什么課涉及到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每學期開設的課程,課程的學時、學分,課程的類型是實驗課還是理論課,課程性質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理論周次和實踐、實習周次如何搭配。誰給上課涉及到高校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一般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的教師:本學校的教師;本學校引進的新教師;適量引進外聘教師;外語專業和某些對英語要求較高的實驗班級,中外合作辦學的班級還會采用外教授課的模式。給誰上課就涉及到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學生從宏觀上來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新生。這類學生群體就要求課表編排的工作人員每學期排課工作時積極與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溝通,獲取當年的招生計劃數據,并根據數據進行新一年級的分班,招生人數、錄取人數以及實際報道人數呈現出動態,導致新生課表呈現出不確定性。
二、課表編排影響因素之后的教學管理制度
課程表是教學管理諸要素最外化的體現,影響課表編排的動態要素往往也映射著高等學校整體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包括課表編排在內的教學活動運行的好壞。上什么課背后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什么樣的課能開,什么樣的課不能開,開設課程多少學時對學生來說最科學、最合理,通識教育課和專業課什么樣的比例搭配最適合培養本專業人才,理論與實驗、實踐環節如何搭配才能做到知行統一,課程開設的師資條件是否具備,已有開設課程如何對接教師授課工作量的考核與計算等等問題都需要在設計培養方案的時候有所考慮,這樣才能將培養方案按照最初執行的初心落地。
誰給上課的問題體現的是師資管理制度設計的問題。授課與教師的直接利益掛鉤。教師授課工作量影響著年終績效與福利。某些高校為了鼓勵教師多授課,還特意將基本授課學時與職稱評聘關聯,將其設為一項基本指標;教授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規定一學年至少為本科生上一門課,這些都是從制度設計層面來引導教師積極上課。鼓勵已有教師的同時還積極引進新教師,新教師入職之后必須接受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培訓,沒有經過培訓的教師不允許上崗;新教師經過培訓之后需要走試講的流程,試講通過之后新教師才允許承擔試講通過課程的授課任務,承擔授課任務一年之后可以進行認證,認證通過之后可以承擔其他課程的授課。
給誰上課主要是給學生上課,背后折射出學生異動的制度。每年的實際招生人數與招生計劃數之間總會有一定的差距,各個專業的招生人數會在招生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招生情況進行合理分配,有的專業可能報考人數較多會適時增加錄取人數,而有的專業可能就會相應的減少人數,這種招生數據的動態性就直接影響著新生課表要隨之變動。
在哪上課反映出教學場地相關的管理制度。教室、語音室、實驗室和體育場館等教學場地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每學期的使用總會有相應的破損,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使用規范可以規定場地所能承載的最大限度人數,不能進行什么類型的活動,排課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等。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教學運行過程中,課表編排得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保障,影響課表編排的因素諸如此,但是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從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著眼,從具體的教學管理規范著手,從實際運行中自下而上的總結積累經驗,再自上而下的實施新制定的管理規定,雙管齊下共同服務好本科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