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末
【摘要】科普文是對科學文化知識、科學人物等內容的介紹和概述,通過學習科普文,能極大地增強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認識。本文主要對科普文概念、特點、分類等進行概述,在此基礎上對初中語文科普文的選文情況進行梳理,進而分析初中語文教材科普文選文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科普文 教學價值 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49-01
一、科普文概述
1.何謂科普文
所謂科普就是將科學技術進行普及,在普及過程中需要將復雜深奧的問題通過簡單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用于大眾進行學習[1]。常見的科普文有兩類:科學小品、科學說明文。
2.科普文特點及分類
科普文主要具有如下幾個特點[2]:科學性,知識性,客觀性,通俗性,文學性。從總體上講科普文可以分為兩類:文藝類和非文藝類[3]。初中語文教材中引用的文章多屬于文藝類,這類文章的特點是將說明文和文學載體科普文進行交叉結合,要求撰寫文章的人需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和文學素養;非文藝類大多使用在實驗、發明專利、學術論文等中,專業性比較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得比較少。
二、初中語文教材科普文選文情況
1.長春版初中語文教材科普文入選情況
筆者所在單位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所選用的教材是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由長春出版社出版。如表1所示:
表1 長春版初中教材科普文篇目分布情況表
2.長春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科普文編排的不足之處
(1)選文安排位置不當,七年級上冊、九年級全冊沒有選入科普文。
(2)選文內容數量不多,缺乏與之相應的閱讀與寫作、綜合運用板塊。
(3)選文中有關科學家人物傳記、科學反思的內容相對較少。
三、初中科普文的教學價值分析
由于長春版中學語文教材對于科普文的選入篇目不多,筆者將長春版與人教版教材中的科普文選文綜合分析,現將初中科普文的教學價值總結如下:
1.利于引領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
自然科學知識相關探索是科普文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大自然的語言》帶領初中生學習有關物候學的內容;《奇妙的克隆》能讓學生了解克隆技術的相關知識;《看云識天氣》則能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云來識別天氣變化。學生通過這些科普文的學習,能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學會將自然科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2.利于讓學生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的聯系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環境的作用,因此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的聯系,能更好的提高自然保護意識,促進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綠色蟈蟈》、《大雁歸來》、《小雁鵝》、《犀糞蜣》等分別對蟈蟈、大雁、雁鵝、犀糞蜣的生活習性等進行了介紹,加強了學生對自然界中生物的了解。
3.利于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等未知奧秘
從古至今,宇宙都是人類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如中國古代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表現。《月亮上的足跡》是典型的有關人類宇宙探索的科普文,學生通過這一科普文能了解到人類第一次登錄月球的全過程,加強月球登錄的印象。
4.利于帶領學生走近科學人物
各類科學知識的發展,離不開偉大科學人物的促進,科普文中有關科學人物相關內容也較多,如《鄧稼先》對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生平事跡進行了介紹;《一個價值一千億元的名字》主要對袁隆平相關事跡進行了訪談。這些跟科學人物相關的科普文,是初中學生科學學習的榜樣和動力。
5.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
人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探索出了眾多規律和方法。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主要對科學研究中所堅持的實驗精神進行分析,這類科普文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方法的作用和應用,提高了對科學方法應用的認識。
6.利于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文化長河中,中國涌現出來了許多科技成就,即使在今天,這些科技成就依然發出閃耀的光芒。《中國石拱橋》、《橋之美》主要對中國石拱橋等進行了介紹,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就有高超的建橋藝術,除了穩固外,還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故宮博物院》、《蘇州園林》主要對故宮、蘇州園林進行了介紹,加強了學生對故宮、蘇州園林的認識和了解。通過這些科普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科技成就已經達到了較高的造詣,從而增強對我國古代科技成績的了解,提升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陳美春.愛上科普文[J].中學生優秀作文:教學,2010(12):55.
[2]田朋.科普文章的特點和翻譯[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2):65-67.
[3]藍玉.掀起科技文的神秘面紗[J].中學語文,201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