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剛
摘 要:隨著我國制造業高速發展,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中職學校主要為地方培養工作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面對00后出生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如何有效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值得大家去認真研究。
關鍵詞:00后 職業學校 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a)-0223-0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制造業產值在全球占比超過美國,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然而我國高端制造業卻不強,原因在于我們缺乏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職學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職業資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然而中職學校學生生源質量下降,尤其是00后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嚴重影響著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我們通過了解00后中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現狀,剖析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出真正能為社會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 當今職校生學習動力不足具體體現
1.1 課堂紀律較差
根據上一學期(共18周)每天的課堂巡視記錄,對學校2015、2016、2017三個年級不同專業的10個班級395名學生一學期共發生的不良課堂紀律現象次數做了統計,結果如下:16.2%曾有過遲到或早退現象;9.2%有過上課伏案睡覺現象;10.4%有過上課玩手機現象(實訓課此比例更高);16.3%有過上課不認真聽課現象;10.3%有過缺交作業現象。以上統計結果表明一部分學生課堂紀律較差。
1.2 學習主動性差
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時或多或少不太愛學習,中考成績不理想,大多是在家長的要求下才下邁進中職校門,他們認為選擇中職學校是一種無奈之舉,抱著“混”的想法在學校學習,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對學習感到茫然,上課沒有同學會主動提問,也不會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后找老師答疑就更無從談起了。
1.3 實訓課程“偷懶”
為了培養學生技能水平,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職業學校學生每學期都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技能實訓課程。由于受到學校實訓設備等因素限制,往往一個老師要帶十幾二十個學生進行技能實踐,老師在指導某個學生操作的時候,其他學生往往就會“罷工”,躲在一旁“偷懶”。這種“偷懶”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1.4 對學校班級事務不關心
職業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技能水平,更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跟綜合素養。學生要有集體榮譽感,要學會處理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學會與同學的團結協作等。00后學生自我意識太強,對跟本人有關的事情比較上心,對其他事可以漠不關心。現在很多學校開運動會,操場上基本是運動員,為運動員加油鼓勁及提供幫助的同學很少,大部分學生躲在教室里玩手機。班級同學有了困難需要大家幫助時,往往要老師出面才有學生愿意幫忙。
2 當今職校生學習動力不足成因
2.1 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中國有句古話,叫“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由此可見,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是無可挑剔的,但什么是人才,拿目前社會的評判標準,就是要上重點高中,上重點大學,上普通高中、普通大學的學生在老百姓心中還算不得真正的人才,更不要說職業學校的學生了。在小學及初中階段,家長是非常重視孩子教育的,各種特長班、培訓班人滿為患,為了一個名額,家長甚至可以通宵排隊。平時積極輔導學生的功課,也會經常與學校老師溝通孩子在校生活學習情況。而一旦孩子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大部分家長往往就對孩子失去希望,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給予孩子那么多的關注,甚至有些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把教育責任推給學校,而恰恰這時候孩子更加需要家長的關心和幫助。如果孩子感覺到了家長的這種變化,也會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學習的目標。
2.2 家庭教育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接近4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改善,老百姓對教育更加重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00后學生的家長基本是70后,在他們上學的年代,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及高校招生名額限制,一部分人沒能進入大學學習,在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遺憾。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就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關鍵是他們注重了孩子的考試成績及特長培養,忽視了孩子道德品質、做人的素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我們經常會從媒體上看到有學生自殺、毆打親人的新聞;報紙報道“日本舉行足球比賽,4萬人的體育場全場坐滿,比賽結束后看臺上沒留下一張紙;中國某海灘游泳過后,留下的垃圾足夠保潔員打掃2天”。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多大。
2.3 現有教育環境的影響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家喻戶曉,這句話也概括了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比較全面地提出了素質教育思想,1985年國家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也已經有三十幾年了。三十幾年前筆者正好上小學,是一所村辦小學,學校基礎條件比較差,學校也沒有師范畢業的老師,老師高中畢業算是高學歷了,但老師對學生不會貼“標簽”(考試不排名),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上課,一起玩游戲,體育課時間從來不會被占用,放學后作業也不多,自己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覺得上學有多累多苦,反而覺得上學是一很快樂的事情。現在學校硬件軟件條件越來越完善,老師的學歷越來越高,任教水平也越來越好,按理學生更應該覺得上學是件非常快樂的事,但事實上,成績好的同學也覺得上學不快樂。為什么覺得不快樂呢?網絡上有這么一個詼諧的笑話:“一天學校上課,班主任老師已經在班里上了4節數學課,接下來應該是體育課,但班主任卻說體育老師生病請假了,體育課改上數學課,正當班主任說完,體育老師走進了教室看到班主任在上數學課,說了句“難道今天我又請假了”。這個笑話一點都不好笑,它反映出了當前中小學、高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老師要分,家長要分,但孩子們需要自由,需要快樂地學習。一旦學生對學習厭倦了,他哪來的學習動力呢。
3 當今職校生學習動力不足對策
3.1 營造爭做“大國工匠”的氛圍
社會要營造爭做“大國工匠”的氛圍,要大力宣傳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后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國家出臺了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保障制度,例如免除中職學生學費、給中職學生提供助學金等。企業要對中職學生“敞開胸懷”,要給中職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并且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工資待遇及建立晉升制度。最終要讓家長接受中職教育,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職學校學專業、學技能,幫助孩子一步步成為“大國工匠”。
3.2 要培養“專業”的概念
國外有些國家,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專業”概念的培養,例如讓孩子知道醫生是干什么的、動物園飼養員是干什么的,等等,讓孩子從小有一個自己的“職業夢想”。我國現在也在倡導中職學校或有條件的企業創辦職業體驗園,讓中小學孩子參與進來,了解各職業特點,將來選擇職業學校就讀專業時就有了明確的專業取向,學習會越來越有動力。
3.3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如何“成龍成鳳”卻有講究,別人家孩子“成龍成鳳”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家長不要硬搬硬套。我們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一檔綜藝節目,一位女嘉賓曾言“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你愿意自己的孩子樹立這樣的人生觀嗎?當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們要培養孩子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孩子愛一行學一行,干一行成一行。
參考文獻
[1] 米良,劉蕾.增強學員內在學習動力的幾點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9):26-30.
[2] 孟國慶.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