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龍 趙丹丹
【摘要】文章從新形勢下高等數學發展目標出發,結合當前高等數學教育現狀,給出了一些教學改革的看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將數學建模的思想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用以激發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探索更為合適的授課形式;高等數學與專業課程相互融合,逐步實現高等數學專業化。
【關鍵詞】高等數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23-01
高等數學在大學教育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不僅是理工科院校各專業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同時也是理工科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新形勢下如何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便成為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長遠目標。高等數學所提供知識理論體系為學生后續學習專業課夯實基礎,同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依托于高等數學的教育水準。然而目前高等數學的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體系單薄,而后繼專業課程對高等數學的要求卻較高等問題。
一、當前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1.高等數學教學內容機械化,缺少相應的技能訓練。由于內容過于抽象,教師在課上重點講授概念定義,定理推導,通過訓練習題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該過程雖然是學習高等數學的必要手段,但當下的高等數學教學往往偏重于學習定義定理及研究習題的求解方法,而忽視了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數學教學手段脫節。由于在目前的高等數學體系下,教師還沒有充分開發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潛力,高等數學的課件內容更是過于機械,授課質量遠不如黑板教學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高等數學的信息技術改革水平很難得到實質性進展。
3.專業課與基礎課脫節嚴重。目前的教學體制是將學生分為理工類、文史類兩個層次進行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但這樣的區分并不能兼顧專業需求和課程特色,使得一些數學相關度很強的專業沒有得到高等數學的輔助,另一方面專業課中需要重點掌握的高等數學知識在數學課上又簡化處理。
二、理工科應用型高等數學改革構想
針對新形勢下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筆者給出了以下幾點體會。
1.數學教學過程應穿插一些建模思想,大力開展數學實驗課作為數學實踐的基礎。從建模目的出發應用模型,這一應用數學的過程稱為數學建模。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假設、化簡、提煉和抽象等手段轉化為數學模型,借助數學知識求解數學模型,并通過現實數據檢驗數學模型的合理性、敏感性和穩健性。在數學的講授過程中,應舍棄直接式的定義、定理推導,挖掘問題背后的數學概念,把建模思想引入高等數學的講授過程中,通過數學建模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高等數學的內容,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科研精神,貫徹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2.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優勢。以往的數學教學方法是講授式教學,這種教學過程由于過于死板,往往使學生被動學習。而在現代教育環境的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圖形動畫,創設生動形象的數學教學環境,不僅使學生容易接受理解,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又沒有拋棄傳統教學模式。但隨著實踐的進行,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多媒體的使用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多媒體課件很難將一些計算的細節和技巧反映出來,學生也很難跟上課件推導和計算的進度,因此相對抽象的數學課教學需要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
3.高等數學教學專業化。現有的高等數學的內容體系是傳統而完整的,但重視數學原理證明和推廣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地方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將專業特色與當地需求結合在一起方能成就立校之本,這也給高等數學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挑戰。首先從自身專業入手,深入剖析高等數學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在保留原有精華的基礎上,吸收所教學生專業的知識結構與內容,制定新的數學課程教學方案,這樣才能發揮基礎學科的優勢,為學生未來從事專業奠定基礎;其次,深入各專業任課教師中去,主動和各專業負責人溝通學習,根據各專業特點教學相長,雙方均可靈活選用專業教學內容,編寫出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大綱,達到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相輔相成,使學生能在較少的學時內學到更多的對專業課有用的數學知識,更好的服務專業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謝俊來,鄒廣玉,對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 2011(2).
[2]饒三平,馮喜全.高等數學教學與專業結合模式的初步探索[J].科技信息,2008(33).
作者簡介:
邱海龍(1983- ),男,鹽城工學院數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