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婉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70-02
還帶著酷暑的余溫,金秋九月已悄然降臨,又到一年開學季,該用什么方式來迎接這一群大孩子呢?“創意”紅包已搶過,“棒棒噠”棒棒糖也吃過,什么開學驚喜是學生喜聞樂見有內涵的,真是一道難解之題。
步入高職四年級的孩子都已成年,褪去了青澀稚嫩,更多地表現出自主、獨立、成熟、善思能辨的特征。而四年級也是他們在校的最后一年,這是特殊的一年,是學生與勞動者的轉變期,是學校與職場的過渡期,是面對未來三岔路口的艱難選擇期。想著為這一年開個好頭,在文具店轉悠了許久,靈感突現……
開學報到的那一天,同學們看著我手中一疊疊花花綠綠的紙,都開始竊竊私語,小聲猜測劉老師又要賣什么關子。在完成了常規開學事項后,看著她們期待的小表情,我拿出在文具店購買的信紙和信封發給學生,封面是她們最喜歡的宮崎駿的漫畫,我說:“往年的開學驚喜都是我一手準備,主要目的是想讓大家開開心心投入到新學期中。今年不一樣了,今年是你們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年,一年時間或許很短,混混日子也就過去了;一點時間或許很長,好好利用,會決定你踏出校門后走向哪里。在這信紙上,寫一封信給一年后的自己,最后這一年你要學些什么、做些什么、考些什么,一年后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
在寫信的過程中,我悄悄地觀察,學生對未來的精彩期待和細致規劃簡直超出我的想象,形式更是百變,有簡樸的文字敘述版,有漫畫版,有英文版……活動結束后,我們約定,這些信由我保管,一年后再來拆封。握著36個信封,仿佛是因為裝著夢想,顯得沉甸甸。
在德育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內在屬性,班主任老師應該做的是開放并幫助他們釋放自身的主體性,樹立明確的目標,激勵自身主體意識不斷加強,確立主體地位。一封給自己的信,是幫助他們強化主人公的意識,明確目標和執行計劃,更充實地度過在校的最后一年。
班主任老師不是“貓抓老鼠”游戲中那只兇悍可怕的貓,而應扮演他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和好伙伴。及時地給予指導、答疑、解惑,慢慢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一封給自己的信,交由老師保管,是一個一年之約,是師生合力完成的共同期待。
無獨有偶,這次活動讓我想起了與學生之間的另一個故事。那是一年前的六月,已是初夏時節,忙忙碌碌走過三四月的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活動季,走過5月的職業教育活動周和技能創新節,又匆匆迎來了期末。看著呼呼風扇下依然掛著汗珠的學生,空氣中仿佛涌動著焦急和浮躁,想著6月份該消停下來,開啟備戰期末模式了吧,可校園忙碌的節奏似乎沒有停歇……
這不,學校要承辦省里的信息化教學大賽,又接到了為賽事提供志愿服務的任務。在班里宣布完這個任務,我連忙補充:“大家好好完成,做得好有獎!”“老師,我們剛剛參加了那么多活動,為什么又安排我們當志愿者?”“老師,還有一個月就要期末考試了,我們不想管別人的事!”“老師,學校辦比賽跟我們有什么關系,我們不想去!老師你怎么不拒絕?”回辦公室的路上,學生們七嘴八舌的抱怨還在耳邊,手機上工作群里一條條通知跳入眼簾,我有些走神,面對源源不斷的任務和千頭萬緒的工作,我也像孩子們一樣,失去了對生活的審美和耐心了嗎?
一路就這樣慢慢踱著,經過教學樓間的走廊和校門,心中有了主意。第二天進班,我沒有提志愿服務這件事,而是打開電腦播放起PPT。第一張是新生報到當天,高年級志愿者的照片,指路、搬行李、發材料……第二張是去年大雪,老師們在回廊上義務鏟雪,凍紅了鼻子,濕了鞋襪。第三張是校門口的保安大叔,烈日下、風雪中站崗的身影。照片一張張跳過,學生們靜靜地盯著屏幕,“同學們,面對志愿者的任務,你們的抱怨老師都懂,但回憶著你們校園里的每一天,都享受過別人為我們提供的哪些服務呢?這些人你們甚至都不認識,雖是陌生人,卻為你們提供了便利和溫暖的愛。現在,學校需要你們志愿服務,參賽老師需要你們的配合。愛,不僅是索取,更是付出,到了你們付出的時候了。”
我沒想到的是,午休的時候,班長就帶著班干部商討分工、明確要求,在后來兩天里,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感動之余,我想,無私的愛與奉獻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心里發芽了。
有位全國優秀班主任曾說,班主任仿佛一個班級的“思想之母”,她的道德價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她的所作所為如同無聲的準則帶動著學生,她用才學魅力給她的學生以成長的力量,她用無私熱切的關愛給學生終生永恒的記憶。其實平平凡凡的學生猶如一朵朵不起眼的苔花,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德育的過程也是等待的過程,我們要做的便是以平常的心態、高興的情緒去做好每一件為學生服務的實在事,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