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仙
摘要:近些年來,由于剛性支出及民生、重點支出的迅猛增加,經濟的增長趕不上支出的增長,財政收支矛盾加劇。因此,就更要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率,注重資金的支出績效,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完善財政的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本文根據我國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情況,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為提高政府管理績效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問題;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F812.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1-0496-01
一、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意義
近年來,國家逐漸重視縣級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實施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資金的利用率不斷提高,這為建設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奠定了基礎。對政府的支出做出績效評價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實施效果,有效合理地開展績效評價,能夠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讓單位在進行財政分配時做到公平、高效,弄清資金的具體去向,同時還起到改善財政部門資源分配的倒逼作用。當然,我國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面仍然做得不夠完善,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支出績效評價只局限在年初預算方面,不夠全面,不過我國也在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改善而努力。我國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拓寬了財政支出的范圍,從項目的支出擴展到部門的支出,并十分重視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實際應用。總的而言,績效評價目前還需要進行不斷的細化調整,才能促進縣級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法制化程度低,沒有具體的保障措施
基層部門想要促進依法行政,需要我國的法制化建設不斷加強。有了完備的法律法規,績效評價才能發揮作用,為績效評價指明方向,樹立威信。2016年,財政部重新修訂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規范了績效評價的內容和范圍,但依然存在著不足,沒有相關配套的強制措施和獎懲機制。其次,我國目前的績效評價工作強調的是績效評價的合理性而不是合法合規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績效評價的權威,難以得到部分單位的重視,導致單位上下的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淡薄,長此以往績效評價發揮的作用會大打折扣。
(二)工作程序不夠簡化、清晰
就目前而言,績效評價工作還比較復雜繁瑣,具體流程包括:明確評價對象、下達通知、確定信息、得到結論、反饋意見、建立檔案等。因此,如果按照現行的程序一步一步完成,績效評價的時間花費將會很長,缺乏時效性。所以必須對績效評價的程序進行改善,簡化合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績效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2016年財政部發布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全國各部門單位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頒布實施地方性的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讓績效評價工作有序開展。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困難。第一,現行的績效評價體系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價標準,也沒有一個具體可參考的體系,因此很難得出一個精準的結果,得到的反饋也是無效的。第二,我國在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提供參考,開展的績效評價工作大都是聘請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專家和評估機構,這些外聘專家機構對財政資金的用途和目的不清晰,對公共服務和價值的認識不夠,而財務支出的主要目的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共服務,效益回報期很長,短時間內不能看出效益。因此只有得到個性化的創新改進才能促進績效評價。
(四)缺少技術的支持,信息化程度低
縣級政府的支出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教育,農林牧業,醫療衛生,公共交通,社會保險等等,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因此,為了得到準確有效的績效評價結果,應該借助信息化技術,建立績效評價信息數據庫和數據系統。同時,對過去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析,這樣對績效評價的應用和反饋也能游刃有余,也提高了績效評價的工作效率。然而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正缺少了這樣技術先進的數據庫系統。
三、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改進建議
(一)提高相關專業的知識
近年來,國家逐漸開始重視縣級地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出臺了一些績效評價管理實施的辦法,為促進績效評價工作奠定了基礎。各縣級地方政府在進行績效評價工作時要注重專業性,聘請外部專家、機構的同時不忘提醒強調財政支出的主要目的,特別是關于公共服務及價值的可持續效益,小心過重的審計痕跡,而忽略了績效評價的真正意義。此外,還應該意識到績效評價是在公共管理的范疇內而不是資產評估等專業管理學科,績效評價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政府的管理,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精準合理的參考。
(二)強化相關的宣傳培訓,完善法律法規
縣級地區政府工作的基層工作人員對績效評價缺少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單位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宣傳,讓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意識到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熟悉和掌握績效評價的主要流程和內容。其次,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讓績效評價工作有法可依。
(三)簡化績效評價的工作流程,完善指標
由于在縣級政府基層工作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繁雜的流程不適合基層工作。因此,需要一定程度地簡化工作程序,使工作內容更加容易理解,進而提升績效評價工作的質量。此外,指標體系是績效評價的核心,建設一個完整有效的指標體系迫在眉睫。指標體系應該把重心放在可持續發展,社會經濟等方面,淡化監督管理,資金等方面,加強投入產出的指標。此外還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網絡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公開透明,提高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四)充分利用績效評價的結果
績效評價最重要的不是評估過程而是得到的成果,一個真實準確的評價結果能促進財政的管理,為來年的安排提供有效依據。因此,各個單位部門要充分利用績效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效用,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五)加強理論,實踐,創新能力
創新是發展的源泉,績效評價應該在理論的基礎上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得到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績效評價得到更好的發揮。此外,還要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獎懲機制,對工作表現突出的工作人員進行表彰,處罰工作態度不認真,懶散的工作人員,有利于刺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績效評價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