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涇縣涇川幼兒園 湯玲玲
子越是個短頭發、大腦袋、圓眼睛、有著一張翹嘟嘟小嘴的可愛的小男孩,剛兩周就入園了。可可也剛兩周,是個斯文、乖巧的小女孩,扎兩個小辮,頭上戴了個紅蘋果發卡。他倆坐在一起。
入園第一天,子越便發現可可頭上戴了一個漂亮紅蘋果發卡,他不時地對著那紅蘋果發卡瞟上幾眼。等到放學時,一看見媽媽,他馬上撲過去抱住媽媽,嚷著:“我也要戴發卡,我也要戴發卡!”“你怎么想起來要戴發卡呀。”子越指了指可可,說:“可可都戴發卡呢。”媽媽哭笑不得地說:“可可是女孩,所以她戴發卡呀。你是男孩,不帶發卡的。”“不行,我就要戴!”“女孩子才戴發卡,還扎小辮的。”可無論媽媽怎樣解釋,他就是不依。媽媽也沒有依從他,吵吵鬧鬧地回家了。
沒想到,第二天一入園,子越便從可可的頭上拽過紅蘋果發卡,往自己頭發上塞。我發現了,忙告訴子越:“小朋友不能拿別人的東西,趕快把發卡還給可可,你都把可可的頭發拽亂了,對她說聲對不起。”他順從地把發卡還給了可可,小聲地說:“對不起。”可可憨憨地說:“沒關系。”我接著對子越說:“男孩子不戴發卡的,你看看凱凱、晨晨、維維,他們和你一樣,是男孩,頭上都沒有戴發卡呦。”順便叫來晨晨:“你是男孩,你戴發卡嗎?”晨晨大聲地說:“我才不戴呢,女孩子才扎小辮、夾發卡呢!”維維也湊過來說:“我也不戴,我也是男孩子。”我以為,子越這回應該懂得這個道理,不會再拽可可的發卡了吧。
沒過一會兒,他又從可可頭上拽過發卡往自己頭發上弄。一上午不停地拽呀、還回去、再拽、再還回去。看著乖巧的可可被他拽得亂七八糟的頭發,我邊幫她梳頭邊心疼地安慰可可說:“可可,看他把你頭發都拽亂了,是他做得不對,老師批評他了。”懂事的可可卻說:“沒關系的,老師梳一梳,頭發就不亂了。”看著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的可可,我的歉意更深了。這可不是個辦法,我得想個法子。
怎么辦呢?子越拽可可的發卡,是因為他對發卡充滿了好奇心,我何不順應他的想法,滿足一下他的好奇心,說不定就能解決問題了。于是,我走到子越身邊,對他說:“你把可可的發卡還給她,老師給你戴一個新的、更漂亮的發卡,好嗎?”他同意了。我便給他戴上了一個黃色的花發卡,他樂呵呵地跑到鏡子前照了一遍又一遍,可滿足了。可是,好景不長,由于他的頭發太短了,發卡難固定,一會兒發卡就掉了。他就舉著發卡對我說:“掉了。”我便把發卡給他重新夾上。一會兒又掉了,又夾上……如法炮制了幾次后,他發現戴發卡原來也挺煩人的。終于,在發卡再次掉下時,子越把發卡遞給我說:“我不戴了。”“為什么呀?”“不為什么。”“是不是老是掉,有些麻煩呀?”他點了點頭說:“嗯。”這時,我及時地夸他:“這才是小男孩呢!”他高興地說:“我知道了,以后不戴發卡了。”看來,他已經接受男孩子不戴發卡的觀點了。
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探索欲望強烈,對孩子的引導教育不能用簡單的強制措施。有時,適當地順從其好奇心,滿足他的探索欲望,未嘗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