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城中中心幼兒園 陳俞英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是有別于集體學習的一種方式,它是以幼兒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為途徑的自主性活動,也是幼兒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一種特定方式。通過區域活動,我們能更好地發現幼兒在學習品質方面的表現與狀態,從而發揮成人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積極有效地與幼兒互動,使區域活動成為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的師幼互動過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也強調,應“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并明確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
在本學期的家長半日開放活動中,我萌發了請家長當區域活動觀察員的想法,促使平日繁忙的家長們沉下心來,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從而了解到自己孩子學習品質的現狀,通過對家長觀察記錄的整理、統計可以獲知班級區域活動整體及個體在操作中反映出來的學習品質情況,還能了解不同家長的教育理念及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從而有助于針對性地進行家園溝通與協作。
下面我從調查準備、調查統計、調查分析、采取策略等幾方面來進行梳理與總結。
在設計調查表之前,我確定了以下幾個要點:1.取樣范圍:全體幼兒家長,每位家長的觀察對象是自己的孩子;2.調查類型:此次調查的類型為現狀調查,即調查幼兒在此次區域活動中學習品質的現狀,而落實到家長,則請他們運用直接觀察的方法填寫調查表;3.調查方式:評價性調查與描述性調查結合,即家長填寫代表學習品質程度高低的不同選項,同時輔以文字描述。
在擬定調查計劃時,我面臨著最關鍵的問題是——確定哪些調查項目。我結合《指南》及大班幼兒發展要點,按至上而下的步驟選定,先定下幾大塊調查項目:1.回收率統計;2.孩子選擇的區域名稱與具體內容;3.孩子在所進行的區域活動中表現出的學習品質現狀;4.家長對孩子學習品質現狀的想法以及平時的主要做法。再分解為具體的小項目,如在學習品質調查方面,要求家長從以下四方面重點觀察并記錄:1.區域選擇的自主性;2.活動中的堅持與專注性;3.挑戰性,即解決問題的能力;4.活動中的合作性。每方面設有幾個評價選項,代表學習品質的不同程度,供家長對應選擇。
家長擔起孩子區域活動觀察員這一特殊身份,他們的觀察視角與記錄會受到個人理解、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幫助他們當好觀察員,在活動前我通過校信通與他們進行了溝通,請他們在幼兒區域活動中不干擾幼兒,綜合自己直覺及真實情況進行記錄。
以上三方面的準備,為設計一張有質量的記錄表、使家長做好觀察與記錄及做好調查統計奠定了基礎。
在家長半日開放活動后,我進行了《幼兒區域活動情況觀察記錄表》的收集與統計,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下面以表格形式呈現。
(一)統計回收率

實到幼兒人數 參與觀察家長人數 觀察記錄表回收數量 回收率30 30 30 100%
調查表的回收率為100%,說明班級家長對此次觀察記錄的積極性和認真度,這也保障了家長觀察、教師統計的有效性。
(二)統計進各區域的人次和性別

進入各區的人次區域名稱 益智區 美工區 語言區 科學區 生活區 建構區人次 9 6 4 6 3 5選區人員性別 男、女 女 男 男、女 男、女 男
從選區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孩子自始至終在一個區域操作,只有三個孩子中途換了一次區域,孩子一旦選區還是挺穩定的;從各區人員的性別來看,其中美工區、語言區均為女孩子,建構區均為男孩子,可見美工區、語言區備受女孩青睞,男孩子則喜愛建構;進區人次較多的依次是益智區、美工區和科學區,這應該與幼兒興趣、材料提供以及區域空間設置有關。
(三)統計學習品質表現程度

1.區域選擇的自主性自主選擇27人成人引導3人成人安排0人

2.活動中的堅持與專注性不受干擾,直至完成雖然遇到困難或影響,但能克服干擾,專心完成不太專注很不專心1 2人 1 3人 5人 0人3.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動腦探索活動材料的玩法今天他(她)選擇的區域內容很難反映解決問題的能力1 1人 9人 1 0人 3人 2人遇到問題獨立想辦法解決尋求他人幫助放棄,或者去玩別的4.活動中的合作性能與同伴共商,友好合作今天選擇的區域內容很難反映合作性的表現2 1人 4人 1人 5人愿意合作,需接受同伴的安排合作中處于“領導者”地位
學習品質的統計中,可以發現本班幼兒學習自主性表現普遍良好,合作性70%的幼兒表現良好,有17%的幼兒在合作中處于從屬或領導者地位,這是大班幼兒年齡也是區域活動自主開放及有合作機會提供決定。在區域操作的觀察中,大多數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專注性、挑戰性、合作性的評價普遍都比較高,有83%的家長認為孩子專注性強或者能回歸于專注,16%的家長認為孩子專注性欠佳。李XX、沈XX、范 XX、張XX等四位家長認為孩子在這幾項學習品質上均有待提高,可見不同學習品質間有著相互影響。結合平時教師在各項活動中對這幾名孩子的觀察,發現這幾位家長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學習品質上的問題,這有助于家園樹立一致的目標,共同探討,促進孩子發展。
(四)了解家長對孩子學習品質現狀的想法以及平時的主要做法

1.對本次區域活動中孩子現狀的想法很滿意 希望孩子有更好表現18人 12人2.平時家長對培養孩子學習品質與能力的做法具體文字表述(從略,例舉):家長在這部分開放性題目中寫出了林林總總的做法,有理念比較科學的,如提出成人的以身作則,培養要有堅持性,從激發孩子好奇心入手,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等等;有非常具體實在的,如秦XX家長每天吃完晚飯要求孩子自己主動到小區找同伴玩,在規定時間內回家,堅持睡前在孩子睡覺前陪同親子閱讀15分鐘,從而讓孩子學會傾聽與思考,何XX家長則是這樣做的: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確定目標,盡力完成,若完不成,則一起找原因,尋求解決辦法。
家長對孩子現狀的表現所持看法與其主觀期待有著很大的關系。班級60%的家長對本次區域活動中孩子現狀非常滿意,40%的家長希望孩子有更好表現?,F將兩位有較大差別的孩子家長填寫的表格作比較。滕XX是一位注意力極不集中、各方面能力弱的孩子,家長對其評價程度不高;而韓XX則不然,各方面發展得很不錯。應該說他們兩位小朋友的學習品質、能力迥異??身nXX家長對孩子學習品質方面的評價層次與滕XX家長的選擇差不多。再看最后部分開放式回答中,滕XX家長“對孩子總體滿意”,韓XX家長覺得孩子“需努力,缺乏創造性”等等,可以看出,這與家長本人對孩子發展的期待大有關系。
這次請家長擔任區域活動觀察員是一次嘗試,這樣的觀察與調查統計其實也有很大局限性,如家長評價的主觀性、片面性,孩子當天表現的偶然性,還有家長的存在對孩子操作無形的干擾,等等。
我們教師可以做的,除了針對調查統計所得結果對班級整體、幼兒個體的學習品質方面加強工作,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個性化的家園協作,如對家庭教育中苛求完美的家長及盲目、過高評價孩子的家長、還有疏于引導孩子的家長進行互補的、有針對性的個別家長工作。
針對此次調查的局限,我們可以設想更為全面、科學的策略:1.采取老師與家長共同觀察的方式,得出比較綜合的評價;2.可請家長從小班起定期、連續擔任觀察員,比對孩子的學習品質方面的發展情況;3.結合平時追蹤觀察了解個體學習品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個別的關注與指導;4.班級幼兒整體學習品質提高策略;5.區域格局、材料調整等對幼兒學習品質影響的研究;6.性別或愛好原因偏區情況的干預策略,等等。
而對于家長來說,通過擔當觀察員,既能協助教師觀察記錄,同時加深對孩子的了解,也理解了幼兒特有的學習方式,同時能通過孩子的實際行為反思和調整家庭教育。
這次調查不能停留于紙上談兵,尋求對應策略、解決問題要緊隨其后。相信在我們教師積極的引導下,家長明確立場,使孩子在家園協作式的日常的堅持與培養下,區域活動及其它日常各項活動會成為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