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濱湖啟明星幼兒園 戈慶梅
藍印花布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等,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印染品,其延續八百年的歷史展現了民族的創造力和傳統文化的可持續性。那么如何能將中華民族這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品從幼兒期就進行傳承呢?如何讓幼兒感知其蘊含的格調韻味所散發出的古樸自然、純真清新的美呢?如何讓幼兒深入了解藍印花布的相關知識與制作工藝呢?……開展以 “藍印花布”為主題的活動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以下簡稱為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而幼兒參與到主題環境的創設中來,既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幼兒對于該主題的興趣,故有必要將藍印花布特色融入到班級環境各方面的創設上。我班在學期初,師幼共同商量將班級主色調定為藍印花布的靛藍色。如:利用藍印花布對班級區角吊牌、功能板塊 (家園聯系欄、值日生、進區插卡、天氣預報員等)進行統一風格裝飾,將主題活動中幼兒的作品進行整體展示,與幼兒共同豐富主題墻的創設等。
《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各年齡階段發展目標,結合藍印花布的特點與幼兒的發展水平,將主題目標設定為不同的層次。
中班時,第一次開展藍印花布主題活動,將目標定為:欣賞藍印花布,感受藍白對比的美,并了解其圖案的象征意義;了解藍印花布的花紋設計特點,嘗試自己設計花紋;在了解藍印花布印染方法的基礎上,嘗試印染制作藍印花布,體驗成功的喜悅等。現在到了大班,由于已有中班的經驗,可將目標定為:感受藍印花布的美,了解江南水鄉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感受民族手工藝的美;能自己設計花紋,嘗試將自己設計的花紋刻出來,了解藍印花布的操作步驟并有創新地應用其他材料設計其他作品等。
只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展水平進行主題教學,才能將主題活動開展得更科學、更有效。
深入完整地開展主題活動,主題網絡的建構尤為重要。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主題網絡的確定中,應該重點考慮到幼兒的困惑在哪些方面,想要了解的內容是什么等等。
中班時,我班幼兒第一次接觸到藍印花布。我們通過談話、討論、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到幼兒對于藍印花布的基礎知識(包括藍印花布的特點、藍印花布是怎么制作的、藍印花布在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等)了解較少,于是便將此次 “藍印花布”的主題名稱確定為——“生活中的藍印花布”,將主題內容從“生活中的藍印花布”“藍印花布的制作”“藍印花布的花紋”“我設計的藍印花布”四個方面進行開展。
到了大班時,由于我班幼兒在中班已經對藍印花布有了基礎的認知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故對藍印花布的制作興趣較中班更濃些。在開展過程中,我還發現幼兒對于藍印花布的花紋設計、制作步驟等工藝制作非常感興趣,而且幼兒還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故在此次的藍印花布主題創設中,經過與幼兒共同的討論與制定,我們將主題內容側重點定為藍印花布工藝知識、制作上,將主題內容分為:“藍印花布的制作步驟”“藍印花布的紋樣”“藍印花布圖案的寓意”以及“藍印花布的工藝品制作”四方面。
總之,在主題網絡的建構中,我們既要考慮到該主題需涵蓋的內容,更要根據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興趣和發展特點進行設計,具體如下圖。

1.多領域集體教學活動相融合
藍印花布作為我國民間傳統工藝品之一,其藝術領域內容是不可缺失的,但是由于其材料與工藝的特殊性,在其他領域的展現卻較少體現,故為了更加深入地開展藍印花布的主題活動,我們根據其特點,尋找不同領域的內容。如:為了深入了解藍印花布的歷史,開展了社會活動“走進藍印花布”;為了了解并嘗試設計藍印花布的紋樣,開展了數學排序活動“花紋排排隊”;為了了解藍印花布的多角度存在,開展了語言講述活動“生活中的藍印花布”等。
2.主題內容進區角
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除了集體教學活動這一途徑外,區角的開展也是必不可少的。針對集體教學活動中對幼兒個別差異照顧不夠的特點,同時由于時間的限制,容易使一些操作活動不充分,甚至出現“有操作無探索”的現象,我們根據幼兒發展與操作情況分區逐月分層進行材料的投放。如:在圖書角投放藍印花布相關的圖書和圖片作品供幼兒閱讀、欣賞,在益智角投放供幼兒排序的花紋圖案,在建構區投放藍印花布元素的搭建材料等等。主題內容進區角既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又彌補了集體教學中的缺失,還讓主題活動進一步深入。
3.開辟特色區——藍韻坊
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組織的主要形式,為了讓幼兒在游戲中對藍印花布工藝感興趣,鞏固對藍印花布的制作流程的掌握,鍛煉幼兒的技能,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幼兒商議后,我們在班級增設藍印花布特色區——藍韻坊。在特色區的創設中,我們除了投放豐富的藍印花布制作材料,還利用幼兒作品創設氛圍濃郁的區角環境。同時為了讓幼兒更清晰地掌握藍印花布的制作,投放藍印花布制作的步驟圖;為了尊重幼兒自主選擇的同時,又及時了解幼兒進區情況,我們在區角內張貼進區記錄表等。特色區域開展讓幼兒更好地掌握了藍印花布制作工藝,同時也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了合作、分工,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
《指南》中提出“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帶領幼兒觀看活動,共同參與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我們利用社區及社會的資源,帶領幼兒參觀合肥市非遺文化館,幼兒感受藍印花布的魅力,了解藍印花布的歷史。請本土藍印花布大師向幼兒講解藍印花布的知識,示范藍印花布的歷史。同時,為了讓教師更加深入地掌握藍印花布相關知識,本班教師積極外出參觀藍印花布,如:參觀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藍印花布手工坊等。不同的社會資源讓幼兒和教師對于藍印花布的歷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家長的主動參與能夠讓幼兒的發展事半功倍。但是現如今家長對于藍印花布這一民間傳統藝術的感知也較少,那么如何讓家長也參與到藍印主題活動中來呢?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中班時為了讓家長感知藍印花布的魅力,我們開展“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藍印花布親子制作活動;大班為了讓家長感知主題活動的意義,我們開展了“慶元旦、迎新年、藍印花布親子秀”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在鞏固家園溝通的同時,又將“藍印花布”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從幼兒一人的了解到幼兒家庭的互動。
藍印花布技藝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獨具匠心、宛若天成的工藝之美影響于世,其自身具有的歷史價值,在今天也發揮著不可取代的現實作用。因此在幼兒期開展此類民間傳統工藝的主題活動,既能讓幼兒對傳統民間工藝感興趣,又能將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從幼兒期就進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