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信息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使信息技術能夠更完美地與語文教學融合到一起,呈現出教學的最佳狀態,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將就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進行粗淺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語文教學;意義;問題
一、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系統,同時信息技術也為我國的教育活動創造了新的機會,其重要體現就是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
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融合,指的是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影響傳統的教學體式,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的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其積極意義不容小覷,但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問題。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積極意義:
二、 優化了教師的教
由于各種各樣的要素的約束,不但讓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的方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使實現素質教育也成了一件極其不易的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的遠程教育資源,計算機網絡和教育資源的磁盤建設出一個最新的教育平臺,使得教學方便高效,在此期間,初中語文教師能夠有效的將信息技術與自己的教學需要相結合,可以有目標性的查找最有參考價值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同時在大量的優質的教學文章、教案以及課堂實錄等教育資源中對新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逐漸加強其自身的現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從而使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實際生活中的教學實踐能夠適應新課程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克服了傳統教學參考書的內容的局限性,同時減少了教師在準備過程中查找資料的麻煩。通過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教育相結合,教師可以結合對信息技術中其他教師同事的教學資源材料進行分析和處理,科學地處理同時優化教學的課程內容、教學理念和方式,以及在教學中和學生們互動的過程。
三、 促進了學生的學
(一) 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這往往是教學過程的第一程序。但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授了多年后,已經對如何構思情境和課程導入沒有什么創新,只知直來直往,學生往往猜透也厭倦了教師的手法,將語文課堂視為無聊的課堂。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的支柱和動力,同時也是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語文課要有吸引力,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供了有益的法寶。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可通過制作并播放逼真的聲音,呈現栩栩如生的鮮明畫面,創設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多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在進行《三峽》這篇文章教學時,在進行文本講述教學前,采用播放視頻創設情境景的方法,給學生們播放三峽的優美風景視頻,借助大自然的景觀魅力以及三峽的壯麗的畫面,讓學生們對課文產生興趣,對三峽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教師再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情境創設中,不但可以有效的激發起學生對新事物探究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有效的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 突破重難點
文言文對學生以及教師教學而言,一直都是重點和難點,其創作的背景時代離學生們的生活也較為久遠,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感到煩躁沒有興趣,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而此時,語文教師若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發揮其優勢,將文言文教學趣味化,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們介紹其創作的背景環境,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用法,將會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文言文學習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考慮學生和作者所生活的環境不同,難以理解到作者的感情,而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當時人們流離失所的生活狀態,讓學生們對作者當時的生活和環境狀況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理感受,感受到詩人的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這篇文章。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應用應避免的問題:
1. 喧賓奪主
多媒體信息燦若繁星,絢麗多彩,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只是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正如乘坐交通工具是為了到達目的地,所以,千萬不能一味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或顯示教師自我的信息運用技術而運用多媒體信息,卻把教學目標忽視了。否則,盡管信息技術用得花樣百出,精彩紛呈,也只會喧賓奪主;對學生來說,也只是走馬看花。其結果是,形式上課堂很熱鬧,收獲上學生啥也不知道。
2. 處理欠缺
或許是偷懶,或許是大意,或許是太過迷信網絡資源,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應用中,往往會忽略對信息資料的處理、取舍。而實際上,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同時初中生的記憶、理解等思維中,感性占很大一部分,所以,為適應初中生認知特點和提高教學效率,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教學目的對信息資料的處理、取舍是必不可少的。如對屏幕展現的信息進行處理:讓字體偏大,界面清晰、明朗,重要內容用醒目的顏色,避免整個版面都是文字、整個課堂都是音樂等;又如,對信息資料在課堂上呈現的時機和方式進行選擇和設計等。只有經過這樣的處理加工,才能達到突出重點,加深印象的效果。
四、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信息量較大,有著各種教學資源片段,展現的形式也是各種各樣的。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師應時刻牢牢地把握發展的機會,將其和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相融合,拓展學習內容,優化豐富的教學信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其學習高效,快速,快樂,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綜合立體效果。
當然,運用信息技術始終是一種手段,達成教學目標才是最終目的,教學中切不可喧賓奪主,甚至本末倒置;同時,還要根據教學目的及初中生認知特點對信息進行必要的處理。
參考文獻:
[1]蔡娟.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A].《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年5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1.
[2]王鵬珍.山西省河津市城區中心校東關小學.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N].發展導報,2017-03-17028.
[3]陳秋燕.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65.
作者簡介:秦方銘,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