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素養是現代數學教學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匯,是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需要教會學生的最重要的知識。本文對數學素養的維度以及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數學素養;維度與策略
一、 引言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的數學不再只是學習基本的數學知識,由于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再加上對數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高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不再處于學會做題階段,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數學素養。因此,本文對高中生數學素養的維度進行了探討,同時分析了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希望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借鑒。
二、 高中生數學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中生普遍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當中一味追求高分,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是以考試作為數學學習的唯一目的。這種現狀就導致了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本文對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首先是教學以考試為導向,缺乏靈活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都是按照考試的內容和課本內容進行教學,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做題的能力,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缺少吸引力,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興趣。對于高中生來說,盡管多年的學習經驗使得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但是這并不代表學生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就能夠獲取到足夠的知識。通常情況下,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由于缺乏學習的興趣,往往學習效率并不高,反而降低了學習效果。
最后,教師的教學缺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學會多少數學公式,掌握幾種運算方法,做對多少數學習題。數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在高考的壓力下,大多數的數學課堂都變成了習題課堂,教師以教會學生做題為教學目標,學生以在考試中多做對題為學習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與數學教學目標的設置并不一致,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并沒有很大的幫助。
三、 數學素養內涵及維度
數學素養,就是指在數學學習的不斷深入當中,所積累起來的數學知識、方法和能力,并且將數學學習當中所積累的這些知識、方法和能力運用于個體成長發展的其他方面,用數學的思想來指導生活。數學素養,是一種高于數學知識的素養,是一種基于人的先天性基因,同時需要個體在后天的學習當中不斷積累和學習的能力。數學作為一門非常理性的學科,數學素養的培養,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以一種理性的、有邏輯的思維去看待和處理在生活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本文認為,數學素養主要包含了如下維度:問題意識,解題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具體分析如下。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當中,應當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在現代的教育方法下,很多學生喪失了發現問題的能力,養成了做題式的生活習慣,對于別人提出的問題能夠快速作答,但是不能夠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發現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
解題能力,不僅僅是說解決課堂和考試當中的題目,還是指解決在個體生存當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解題能力要求個體在面對問題時,能夠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面對,能夠條理清晰的規劃好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比如,在同時面對多件事情時,能夠分清哪件是主要的事情,需要先行解決,哪件是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留到以后再解決。
邏輯推理能力,是一種個體根據周圍環境和活動,找到其內在聯系,推理出具有邏輯結構結論的能力,它是一種以敏銳的思考分析、快捷的反應,迅速地掌握問題的核心,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合理正確選擇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對事物做出符合邏輯關系的正確判斷,因此邏輯推理能力也是基本個人素質之一。
四、 如何培養高中生數學素養
對于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素養,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認為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展開。
首先,教師應當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擁有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數學素養,將數學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平時的生活當中。例如,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用生活化的場景進行帶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親近感。再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在學習幾何體表面積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幾何體先平面展開,然后再進行面積計算,一方面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往往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然后再讓學生解決類似的問題,檢驗學習的效果。然而,在面對生活當中的各種問題時,不會有人教會學生如何解決,需要學生獨立進行思考并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幾何體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思考如何計算,然后再對學生的方法進行點評,最后再告訴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
最后,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現代社會對個人能力要求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能力,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一個章節學習過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分組,讓學生對章節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分析,鍛煉學生在小組當中發言和互相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當中,讓小組同學針對某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進行解決,鍛煉學生小組當中分工協作的能力。
五、 總結
數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進行不斷訓練,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玉娟.例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課堂教學中數學運算的維度[J].數學通報,2016,55(8):34-36.
[2]胡緒,宋曉林.數學教育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維度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5(31):64-66.
[3]孫士海.數學核心素養:維度認知、教學指向及融通策略(上)[J].湖南教育旬刊,2016(9):36-37.
[4]王光明,張楠,周九詩.高中生數學素養的操作定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7):50-55.
作者簡介:吳亞軍,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