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其起始階段是小學教育,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科技的發展,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出色的語言能力能為未來的人生加分,這就要求學生的語言能力從小就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培養。低年級的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出眾,如何正確引導他們是一個關鍵問題。在這個階段,語文老師如何培養其語言能力需要得到我們的關注。
關鍵詞:語言能力;教學;培養;語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必備技能。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表達自己,這就要求我們有過硬的語文素養。語文的基本素養要求學生正確地運用語言,并且掌握聽、說、讀、寫四種基本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要立足四種基本方法,從這四個角度入手,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并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小學低年級是發展語言能力的黃金時期,如何在這個階段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能力值得語文老師深思。筆者從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三十余載,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 “聽”的能力
從傳統語文教學中來看,“聽”這項技能通常指的是學生坐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解,是一段被動的過程,時間一久,他就習慣坐享其成,在這個過程中不去思考。那么如何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聽”的能力呢?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培養學生聽的興趣。這要求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將課程講得生動有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課的過程中生動形象地描述課文上的內容,將課文上描述的內容像圖片一樣地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如此,使得學生更加投入課堂中。
其次,要培養學生“聽”的態度和習慣。在這個過程中,要適當地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要觀察學生,進而了解學生,并且根據他們的個性和特點來加以引導。在學生聽的過程中,適當地進行目光上的交流,偶爾許以微笑,投以關注的目光,通過這些方式來啟發引導學生。如此,兩者之間形成一個有效的互動關系。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打斷他們,要讓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思考。
最后,引導學生掌握“聽”的技巧。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腦海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引導,相關的知識、概念要適當地提起,以便學生聯想。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最終學會如何從老師的教學中汲取有效的信息,并轉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識。
二、 “說”的能力
語言作為主要的交際工具,最為重要的功能就是表達,“說”就是表達最為主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能學會表達的技巧。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說”的能力呢?
首先,在課堂上提供“說”的訓練。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充分提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說”的環境,使學生感覺到這是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課堂。可以從一個簡單又沒有標準答案的小話題開始,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最近看的書,哪個情節最讓他有觸動,為什么有觸動。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甚至是對課堂的質疑。勇于表達自己的疑惑是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第一步。
其次,在課堂內進行敘述類活動。比如復述課文,自我介紹,即興地描述周圍的人或物或景。還可以利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小品、劇本、詩歌等方式來表達課本上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得課堂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消化吸收,學生記得更加牢固。
最后,組織課堂外“說”的實踐。比如舉行幾個班之間的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說”的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三、 “讀”的能力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由此可見,“讀”的能力需要專心致志,需要引起重視。
第一,“讀”包括閱讀,閱讀是一種從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平時的課文閱讀中找到,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從課本中找過渡句、過渡段這些閱讀任務中慢慢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在領會文章的主旨和立意的過程中漸漸提升閱讀的能力。
第二,“讀”包括朗讀,朗讀是指聲情并茂地讀出課文,這要求學生對課文有深度的理解,老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深入地介紹課文,并且誘導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以后獨立閱讀文章打好基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還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對語言的表達能力有更深的理解。朗讀的能力可以通過組織演講比賽、講故事等活動來鍛煉。
四、 “寫”的能力
“寫”是將語言書面化,語言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寫”的基本要求是要文章通順、行款正確。低年級的學生通過從小寫日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寫作邏輯,深化閱讀水平。老師在培養“寫”的能力過程中,一方面要強調練筆的重要性,規范的寫作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可以給文章增分的。另一方面,老師還要利用語文課堂上的知識延伸,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將它轉化成文字形式,這個過程有利于提升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 結語
低年級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正確的把握低年級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進而研究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案,并貫徹落實《課程標準》,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意義重大。教學有方法,但教育沒有固定方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努力地改革語言能力培養方案,用心探索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素養培育的高效之路是不容置疑的必行之策。小學語文老師要當擔起這項大任,從“聽”、“說”、“讀”、“寫”四個角度入手,為祖國培育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芳芳.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模板的設計與開發[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冉曉燕.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11):129.
[3]王榮華.論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6,(02):212-213.
[4]尚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策[J].科技資訊,2014,(01):190,192.
作者簡介:
黃長青,江西省遂川縣左安鎮太源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