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主,不斷拓展學生眼界,促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妥善處理課文內容,深入挖掘課本的活動主題,給予學生主動創新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策略
一、 引言
現在初中語文教學對綜合性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綜合性學習給予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的發展,所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初中語文應當進行改革,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綜合性學習,讓語文學習資源充分發揮積極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綜合性學習,讓語文課堂綻放異彩,提升初中生語文素養,深入語文教學的本質。下面就如何開展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簡單分析。
二、 轉變課程體系,拓展教育空間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書本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一些具有探索意義的語文知識,學生都不能發揮自己的見解。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轉換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具備一雙探索的眼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進行創新的能力,不斷拓展教育空間,對于語文綜合性教學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思維的發散,知識面的拓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創作靈感,不斷地激發學生對于知識創造性,以此促進語文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轉變課程體系。例如在初中閱讀課堂時,教師要善于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展閱讀空間,激發初中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轉變課程體系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轉變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課文,學生在下面記課文的教學模式,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多穿插一些綜合性的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生活領域,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知識,當然在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鼓勵,對學生進行適當地表揚,不僅可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參與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發揮語文綜合性教育的作用,不斷地進行知識的積累,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三、 豐富學習活動,提高人文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一定要避免過度的封閉,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應該局限在課堂,從課本中獲取語文知識,對于語文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較差。追究其原因,大都是因為教學活動較為單一,學生對語文綜合性知識的掌握能力差。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的開展,我們的語文綜合性教學不能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應當注重對學生人文知識的培育,幫助學生塑造品格。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學習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綜合性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編寫教學內容時,通過一些社會熱點,生活知識等,合理利用多媒體等電教化手段,為學生傳授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語文知識。還可以通過對教學素材的有效利用,不僅可以讓教學形式變得多樣,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生活化的理解,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們對語文學科有了積極正面的情感,在正確態度的指引下,能夠自主探索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 誘導合作學習,培養協作能力
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教師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就要誘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促使學生能夠將自主與合作結合起來,積累學習與研究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在任務過程中,學生合理分工,認真履行職責,遇到問題互相幫助,共同學習,通過集體的努力獲得知識和技能。所以我們的語文綜合性教學要以鼓勵學生實現整體的目標,將個人的努力付諸行動之中,在集體目標實現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學習目標。當然,教師在對學生劃分小組時,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初中階段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認知水平,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分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以設置小組之間的競賽,這樣能夠更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組之間各自安排,發揮創造力,進行探究性學習,積累探究性學習的經驗,并進行自我評價。最后由學生和教師組成的評委團進行評選,選出表演優秀的小組。學生能夠通過這種集體的合作,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增強小組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在不斷的練習中,對課文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學生進行探究性合作學習時,教師還可以發現學生在綜合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問題,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獲得進步,不斷完善語文知識素養。
五、 開展審美教育,延伸教學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學生思維發散性高,教師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就能讓學生對于課文蘊含的各種意境深入理解,所以教師在對初中生綜合性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度學生的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對課文以及詩歌的理解能力。但是審美教育的內容制定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達到教育要求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美的教育,延伸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妥善處理復雜冗長的語文語言,結合教學過程,采取簡短精練的語言點撥學生思維,誘發學生進行想象,感悟語文課文教育意境之美。總的來說,審美教育過程要體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一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蘇州之美,充分了解“江南園林甲中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之稱,在學習匯總,可以為學生描繪一幅幅自然景致的優美畫卷,感受蘇州園林的沿阜壘山、洼地建設、巧建亭榭,引領學生進入這美麗的畫境之中,從而產生對蘇州園林的美的向往。在美的熏陶中,學會鑒賞自然美色,掌握語文知識,延伸初中語文課堂,豐富教學內容。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拓寬學習空間,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實踐能力,讓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煥發異彩。
參考文獻:
[1] 張秋香.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性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11).
[2] 李文娟.活動讓語文課堂綻放異彩——淺議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指導[J].課外語文:下,2015(7):198-199.
作者簡介:汪海靈,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