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擺正評價這個重要的位置,合理運用評價的措辭,注重評價的客觀性,挖掘評價的激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來進行鼓勵性評價。
關鍵詞:語文教育教學;評價;改革
評價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是貫徹落實基礎教育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所以,評價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以及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強烈的探究意識,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乃至影響。
一、 評價的意義
學校教育評價的核心就是學生評價。要推行“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成長”的教育承諾,就要改革現在實行的學生評價體系。
二、 評價中的不足之處
現在教育教學中的難點無非就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了,而課堂教學的評價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重視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不重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重視以對教師的行為評價為主。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忽略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以對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為主。
(三) 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評估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規律”。小學各科課堂教學評價較好地體現了不同學科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質,正是由于各學科的不同個性,才不能充分地體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缺少了教師的評價,反復的重復,學生逐漸感到厭煩,缺乏了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
師:為什么高爾基很開心呢?
生1:因為他的兒子去看他了。
師:好,請坐。還有誰可以回答一下?
生2:因為高爾基的兒子給他的父親種了花。
師:好的,請坐。
那么,如何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呢?我認為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活動,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觀。
三、 評價的策略
(一) 變換位置
新課程改革實施逐步深入,教師應該重視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建立有效評價即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等。有效評價是新課程標準中著重強調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學習新標準,適時轉變理念,擺正位置,合理運用評價的言語,注重評價的客觀性,挖掘評價的激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來進行鼓勵性評價。
例如學《黃果樹瀑布》一課,教師提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瀑布,寫出了什么特點”。教師設計這一問題讓學生討論并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的精準。從學生踴躍的回答中插入教師美妙的評價:你的回答讓我們大家仿佛身臨其境;從你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你們的學習能力在不斷地提高。此類充滿鼓勵性的評語可以使每位學生信心倍增,且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抬起頭來走好每一步。
(二) 體現過程
小學語文評價改革中應把握好課堂教學在課程評價中的重要地位,因為課堂教學是學校各科課程實施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獲得獲取大量知識的主要途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彼?,教師可以在評價上充分地營造一些氣氛。
如:可以將有聲評價和無聲評價貫串起來,教師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鼓勵性的話語都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評價權利,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引導、判斷、鼓勵作用,幫助學生進行自評、互評,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以及提出建議等。使評價氛圍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息,對學生情緒、情感發揮積極影響。學生也能在這種氛圍中建立自信,感受到尊重、關愛與激勵,以此能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例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學生在讀完整片課文后,初步了解了課文的第一段主要寫了林沖和洪教頭倆人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繼而要求學生再一次讀有關林沖語言的語句,從中體會林沖是怎樣的人。隨后進一步啟發學生:“本文作者還運用了其他的方法——那就是通過描寫其他人物,來描寫林沖這一人物形象,想了解嗎?”這一引導,激起了學生繼續學下去的欲望。在學習其他幾段的內容時,準確地抓住了描寫人物心理、動作的詞句品析,從而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林沖這謙遜有禮、機智勇敢、武藝高強的英雄形象。
(三) 實現職能
小學語文的多元評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還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評價早已經不是教師的專屬權益,而是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及時反饋到教學工作中去,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就評價方式來說,小學語文評價既要保留原有的總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進行檢查與考核,并要求教師及時對試卷進行分析,反思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又要加強形成性評價,實事求是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全方面記錄每位學生的成長歷程,為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成長檔案,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整體表現進行積極評價。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事實上,這也是中小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有效合理的評價不僅可以成為學生自我發展的催化劑,還可以成為學生追求向上的助推器,反之就可能成為學生成長平臺上的一塊絆腳石。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有的放矢,適時地調整教學方式,以評價來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對待有著不同特征的學生應該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改變評價過度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教學中評價制度的大膽改革是突出評價的成長性功能。這不光讓我們深感到學生不再只看重期中或期末測試的成績,而是更加地注重平時的學習過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性、有效發展性,讓語文學習充滿著春天的芳香、綻放著勝利榮耀!
參考文獻:
[1] 池美琴.論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J].當代教研論叢,2015,(06):65
[2] 楊雙明.語文教學評價的實踐與創新[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
[3] 易森林,袁桂林.試論課程評價多元化趨勢.外國教育研究,2010,01.
作者簡介:
顏佳鳳,教師,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