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以來,在中職院校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在美術教學中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應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更好地解讀課程目標。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中職美術教學中沒有深入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資源比較散亂,無法達到全面推廣的效果。南通地區中職美術院校具有豐富的地理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南通藍印花布,能夠有助于建設校園文化?;诖耍疚囊阅贤ㄋ{印花布為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職美術教學;藍印花布
一、 引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其屬于無形的、不可被重復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見證,并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中。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到過:“在社會發展中只有不忘本來才能更好地開辟未來,只有繼承歷史才能開拓創新。必須不斷傳承和發揚古人遺留下來的道德價值規范以及價值理念,在繼承古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堅持運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精神財富來培育當代文化人。”
二、 南通藍印花布的概述
南通藍印花布作為江蘇南通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又被稱作靛藍花布,在民間的俗稱為藥斑布以及澆花布,這種花布大多為漢族民間特有的傳統工藝印染品,受到江蘇和浙江一帶人們的普遍喜愛,也是人們在穿衣和家用中使用最廣泛的布料。江蘇南通地區的地理位置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年均氣溫比較溫暖適宜,當地比較盛產棉花,又被稱作為我國著名的紡織之鄉,江蘇南通的藍印花布發展傳承歷史非常悠久,其采用的做工手法十分精細,在藍印花布上點綴各種優美的紋樣,受到百姓極大的歡迎和熱愛。同時在2006年時,我國相關部門正式把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南通藍印花布的意義
(一) 南通藍印花布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美術課程資源
中職美術教學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而南通藍印花布作為一種非常重要、并具有特色的印染工藝,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藍印花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傳承地方文化,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民族在傳統文化和歷史特色文化。南通地區受到藍印花布的影響,紡織業發展規模比較龐大,以紡織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為了讓學生畢業后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藍印花布,能夠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以及人力資源,使教學和就業形成準確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 能夠更好地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隨著文化全球化的高速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地球村”的環境下,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影響,在文化高速碰撞的環境下,為了促進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必須加強培育我國的傳統民族精神,這也是當前文化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作為我國非常具有地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必須加強保護和傳承,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南通藍印花布,不僅是中職院校發展的重要使命,而且能夠更好地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三) 當前教育部門非常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項目
隨著社會文化的高速發展,我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根據實踐驗證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確實有利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前,在清華美院中已經引入南通藍印花布,并且成立了相關工作室,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南通藍印花布印染工藝項目,得到了江蘇省各地區教育部門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策略
(一) 營造良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教育氛圍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目的在于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必須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維觀念。各大中職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需要從多層次、多角度以及多種類型上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氛圍,滿足大眾化學生的需求。例如:定期在學校櫥窗內張貼相關的宣傳海報,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張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語。在美術教學中利用新媒體展示南通藍印花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鑒賞藍印花布等藝術品,感受非遺文化的熏陶,從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
(二) 開發藍印花布的校本美術課程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南通藍印花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加強開發校本課程。藍印花布作為一種非常具有地區特色的工藝品,所以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可以開設《藍印花布藝術鑒賞》選修課程,該課程中主要包含了藍印花布的發展歷史、具體的工藝操作、應用方式以及文化內涵。在《藍印花布藝術鑒賞》的選修課程中,可以分別開設知識理論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課件、視頻資源以及藍印花布樣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深入了解藍印花布的印染技藝,與其中的花紋圖樣,感受藍印花布的藝術魅力。然后通過成立藍印花布工作室,讓學生能夠在工作室中進行自由創作,教師從旁進行指導,這樣才能快速提升學生的藍印花布印染技能。當學生動手制作藍印花布時,將進一步研究和了解藍印花布紋樣以及文化內涵,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增加對民族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
五、 結束語
本文以南通藍印花布為例,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非物質文化,通過開發藍印花布的校本美術課程,有助于建設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顧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民間美術”研究屬性的詰問[J].美術觀察,2015(10):105-109.
[2]楊慧子.藝術學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探索[J].藝術百家,2016(1):230-232.
作者簡介:
毛娉婷,江蘇省海門市,海門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